个别水企不化验就供水 水企亏损造成水质难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部省份省级城镇供水协会秘书长今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要求自来水供水质量应达到106项化验指标,而其所在省内,一些供水企业因资金困难,目前只进行5项至6项化验,甚至有个别水企一项化验都不做就出厂供水了。他直言:“当我了解情况后,都不敢喝当地的水。”
这位秘书长希望通过媒体呼吁涨水价。“涨价不仅是为水企发展考虑,更是为水质安全考虑,为民众的健康考虑。”他说,他今年考察了该省所有供水企业,发现70%以上的水企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一些水企常年亏损,濒临倒闭,净水设备等早已老化急需淘汰更新;一些水企员工的月工资仅500元左右,甚至发不出工资,“如此环境下的水企怎能够生产出合乎质量要求的自来水”?
该秘书长称,目前该省自来水水质合格率非常低,而提升水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据统计,全省水企资金缺口在70亿元左右。
“这70亿元要么地方政府埋单,要么通过涨水价由民众埋单。”他指出,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地方政府不从水企拿钱就不错了,政府埋单的可能性不大。他举例说,该省一家水企原本资金链就岌岌可危,地方政府硬性要求水企为新建开发区铺设管网,导致水企将自己的办公楼抵押,如今无钱偿还贷款而期限将至,办公楼可能被拍卖,“连办公地点都快没了,哪有心思生产自来水”。
“水质无法保障,这是要出大事的。所以这70亿元只能摊到水价中去,水价必须上涨。”这位秘书长表示。
其实,要求水价上涨的声音并不仅仅来自上述秘书长所在省份,今年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兰州等数十个城市,或已完成水价上涨,或已举行水价上调听证会,或已放出风声蠢蠢欲动。
水价到底该不该涨,水企、专家、民众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11月30日至12月2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了一些供水企业和行业协会,感受到他们提价的意愿非常强烈,理由无外乎有四种: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管网铺设更新等需要资金;中国目前的水价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提价有利于促使民众节约用水。当然,民众的反对是可以预料的,特别是在水企并未公开成本构成的情况下涨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在第四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发言称:“很多水企的亏损状态是真实的,就目前而言,一些水企要求涨价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涨价必须公开透明,水企需要说明哪些地方存在亏损,并公之于众。”
徐宗威认为,地方政府在本轮水价上涨潮中负有一定责任,“如果铺设管网的钱由企业掏,那么水价上涨是必然的”。他指出,目前水务改革加重了社会公众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负担;国有经济在水务行业股权比例下降了,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质疑提高了。
徐宗威说,水务市场属于公权市场,不管如何改革,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不能改变。“水务行业不该有太高的利润,否则会损害公共利益;水务改革应当从保本微利转向收支平衡,其中‘收’应包含政府补贴,目前而言需要政府加大对该行业的财政投入。”
浙江省城市水业协会原秘书长洪觉民也将水价上涨的部分原因归结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他提出供水行业的改革要像“公交优先”一样强调公益性。
“强调公益性就不要讲市场化,水务改革要特别强调政府责任,因为供水是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影响公共安全。地方政府应当承担水厂扩建、管道改造、城乡一体化等,不能将这些责任交给水企,进而导致水价上涨。”洪觉民说,供水行业应该像公交一样,在地方政府的财政税务上得到“优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