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高效环保污染少 节能造水效益高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坚强的能源支撑,而泉州作为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解决能源紧缺是保障泉州地区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泉州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发展煤电成为解决能源紧缺问题的首选。
针对部分群众对燃煤火电厂建设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存在的疑虑,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的生产流程、环保治理以及国内先进燃煤发电厂建设等有关情况,笔者采访了有关部门,从电厂的废气、扬尘、废水、噪声治理和灰渣处理以及电磁辐射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为群众解疑释惑。
废气噪声扬尘高标准治理
燃煤火电厂对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有废气、废水、扬尘、噪声、灰渣等。针对这些污染源,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专门建设烟气治理工程,每台锅炉设2台高效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90%;锅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同步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装置,脱硝效率≥80%;剩余的微量烟气采用240米高的烟囱实行高空排放,烟道上安装24小时烟气自动连续监测系统,信号接入省级环保部门的监控系统,安装专门摄像头等监控烟囱排放情况,随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经过以上处理后,电厂烟气排放指标和标准允许排放指标都远远低于国内同类先进机组排放水平。
电厂对所采购的设备噪音限值有明确要求,而且对噪声较大的转动设备等采取加罩、屋内布置、安装消声器等减振、降噪措施,厂界等效声级别为昼间 ≤55分贝、夜间≤45分贝,相当于一般海浪产生的声音,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生产基本上不产生影响。电厂所需的煤采用海上运输,入厂煤炭的卸、输、储整个过程均为全封闭操作,万吨轮船上卸下的煤炭,通过密闭的煤炭输送机系统转运至圆形封闭煤场,再通过密闭煤炭输送机系统送入锅炉燃烧,全程封闭式作业不会造成煤灰撒漏扬尘。
电磁辐射低于家电和手机
部分群众对高电压设备是否存在电磁污染源,居民会不会遭受电磁辐射危害还存在疑虑。事实上,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高电压设备,特别是输电线路附近所产生的辐射主要为50赫兹工频电磁辐射。
根据大量的现场实测资料表明,工频电磁辐射的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变电站较大的工频电场强度集中在进出线附近,其他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在2千伏 /米以下。而对于输电线路而言,在离开边导线10—15米范围以外,工频电场强度小于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推荐标准4千伏/米。事实上,变电所和输电线的电磁污染,经权威部门实地电磁监测,不仅没有发现一例超标情况,而且测量数据远远低于国家推荐的限值标准,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附近的电磁辐射水平甚至远远低于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的辐射水平。
废水及灰渣综合再利用
由于科技进步,灰渣已经达到100%的综合利用,目前福建省内的沿海大型电厂灰渣供不应求,灰渣均变成电厂副产品对外销售。电厂生产过程产生的煤灰、煤渣全部进行再利用,变废为宝,加工生产成改性水泥及隔音砖块等优质建材,不但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二次扬尘污染,还可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
废水治理实行分类收集,循环利用:厂内设置集中工业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的废水重复利用,可用于厂内喷洒、冲洗、抑尘等用水;生活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废水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一般用于厂区绿化用水,可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零排放”。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及海水淡化浓盐水用管道排入深海,对环境影响很小。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厂的建设,不仅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财税收入,更能为当地带来较多的人流和物流,带动下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和当地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繁荣地方经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