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拟用生物技术改善南湖水质
说起环境,不得不提南宁的绿;提起绿,南湖周边的景致素来让南宁人为之骄傲。但是近年来,蓝藻等有害水生物的侵袭,让南湖受到不少伤害。
南宁不仅要绿,更要碧水。为了日后市民可以欣赏到更好的南湖景致,今年内,南宁市拟开展改善南湖水质计划,将此纳入城建计划并于年内实施。
打造“水城”南湖水质改善先行
南宁市发改委副调研员尹平介绍,在南宁“水城”的打造上,南湖是重要一环。
在2002年7月南宁实施南湖综合治理工程前,市民经过南湖多掩鼻而行。整治工程后,水质大为改善,但是离碧水还远远不够。
目前,南湖的水质情况达到地标水四类的标准,作为观赏用水来说,是完全适合的,但是要想水质清澈,可观水底游鱼还不行。
因此,在“水城”的打造中,南湖水质改善也是重头戏。
选择白龙潭试点水质改善技术
今年,南宁拟开展南湖水质改善计划。目前,确定了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丰泽生物有限公司开展前期试验工作,已经选择人民公园的白龙潭进行水体试验,主要包括对蓝藻的处理、水质污染物的清除等。
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江鹰说,去年,该公司经过与南宁市有关方面协商开展南湖水质改善事宜,协定采用“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这项技术是从日本引进改良的自然循环科技,已经在湖北、安徽等地实施,在改善河流、湖泊、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方面,取得成功。
这个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南湖水质改善是否可行呢?去年7月份,这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在人民公园白龙潭一角进行水质改善试验。
经过试验,3个月后,白龙潭试验处水质指标已经从劣五类水(这类水连农业灌溉都不行 ),基本达到了地标水三类(这类水已经可以接触皮肤 )的标准。
去年12月,经过南宁市发改委组织的人民公园白龙潭治理专家评审,对治理成果给予了认可。
南湖水质改造拟年初申请立项
江鹰介绍,对南湖的水质改善不仅在改善分散的污点处理上,主要是在于生物技术的应用,“就好像给微生物创造一个家,然后通过微生物的繁殖,一点点‘吃’掉危害水质的水生物,例如蓝藻等”。另外,还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吸附影响水质的变化,去除水中的总氮量、总磷量(注:水中总氮量 、总磷量的含量越高,水质就越差 )。
南宁市发改委副调研员尹平表示,南湖水质改造计划拟于年初申请立项,发改委也力争把其纳入今年城建计划来实施。
继续补水工程每月换一次水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水质的改善,“死水”的根本改善措施还是要让其活起来。
记者从南宁市水建工程有限公司南湖水质改善补水工程项目部了解到,南湖水质改善工程主要有补水工程、雨污水截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3个工程子项,并结合南湖隧道工程对南湖部分段围坝并进行清淤换水等措施,彻底改变南湖水质。
其中,补水工程已于去年5月启动,即从上湖南端补水口抽取邕江水,湖水从下湖的泄洪方渠排入竹排冲,返回到邕江。当年9月16日,项目正式实施,南湖大口大口地喝上邕江的“新鲜”水。补水规模达到14万立方米/日。
目前,通过补水工程,南湖的水可实现每月更换一次。
据悉,通过补水和计划于2010年8月完成的截污治水工程,以湖江连通的办法实现用邕江水“养”南湖,改善水质,南湖将变成真正的“活水湖”。
隧道施工方案仍在完善中
对于南湖水质的改善,今年还有一个项目涉及南湖水质问题,让市民颇为关注,那就是青山路南湖连接线工程(以下简称南湖隧道 ),该工程横穿南湖,施工会否对南湖水质造成影响呢?据南湖隧道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湖隧道自1月15日开工。因为隧道的建设是在南湖下面展开,为了尽量减小隧道施工对南湖景区的影响,减少施工征地面积,项目设计采用了SMW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的基坑支护方式,大部分基坑开挖都是垂直开挖。广西区内使用这种做法还是首例。
根据目前的施工方案,南湖隧道将采用围堰明挖的方式进行施工。即以南湖隧道的路线为准,抽干西到南湖七孔桥、东距规划线50米处的南湖部分水体,再开挖建设隧道。
所以,虽然大部分的美景都还一样保留,但围墙和设警戒线的这段路面以及湖面只能在两年的工期结束之后,才能以原来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