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祥:环境污染比战争更可怕
一般情况下,战争比环境污染可怕。然而,若是长期性、全局性的重度污染,或者是水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等“立体性污染”,那么,环境污染就可能比战争更可怕。杀人不见血的“污染杀手”杀人如麻,杀人于无形。
除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大部分战争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就是一个国家的战争也不一定覆盖全国。而环境污染面积大,有的涉及整个“地球村”,如水污染就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我国的水污染尤其严重,有的河水“腐烂发酵”,臭气熏天,“白鸭子进去,黑鸭子出来”。南到珠江、北到松花江,中间的长江、黄河,还有太湖、滇池等,所有的江河湖泊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污染”。这样的全局性污染比战争的区域大,受害的人数多。
现代局部战争来得快结束也快,最近的利比亚战争、八年前的伊拉克战争等,战斗只持续了几个月时间。而环境污染不同,许多污染不是几个月,也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1986年11月1日,瑞士一化工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等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60万条鱼被毒死,500公里以内河崖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有毒物沉积河底,莱茵河因此“死亡20年”,比两次世界大战时间的总和还多一倍。
侵略战争的目的之一是占有或掠夺他国资源,但要“师出有名”,需找一个掠夺理由,诸如“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共建王道乐土”之类,这种侵略理由极易识别,一看就知道“鬼子来了”。而环境污染不同,尽管也是掠夺资源,但理由堂而皇之,比如“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等,这种理由人们“拥护又欢迎”,可结果往往是灾难。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过去以渔、盐、航运功能为主,水质比较好。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渤海水质一落千丈。从2006年到2010年,环渤海经济圈的GDP由5.5万亿升至8.7万亿。与此同时,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总量60多万吨,最多的一年达到94万吨,污染海域面积80%以上。锦州湾曾出现过海底泥中重金属锌超标2000多倍、铅超标300多倍,排污口附近7平方公里海滩无任何生物,许多物种灭绝,被称为“死滩”(摘自2011年10月25日《文摘周报》)。如此惨剧,就是以“发展”的名义上演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战争可怕,环境污染更可怕。比较起来,战争多是局部性的,污染是全局性的;战争的时间是有限的,污染的时间是无限的;战争的借口上不了台面,污染的借口最易蛊惑人心;战争是“他杀”,污染是“自杀”;一场世界大战可杀死数千万人,一场全球性、长期性的重度污染可杀死数亿人。如果我们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警惕,一旦轻度污染发展为重污染,局部污染发展为全局性污染,水不能喝,空气不能吸,东西不能吃,“世界末日”就不可避免。
需要指出的是,“末日”的危险正在日益临近,“污染魔鬼”正在向我们走来。不信么?不信就请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喝的水还有没有“纯净水”?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到底漂着多少“黑颗粒”?我们吃的是不是“放心食品”?我们的环境污染是否已“成为习惯”?我们的“污染物减排”为什么越减越多?我们的“癌症村”为什么比比皆是?我们的发展是不是“掠夺式、毁灭式”发展?我们离“集体自杀”还有多远……
有人认为,“污染面前人人平等”,官员们也被污染了,所以治理污染大有希望。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容乐观。因为,当今的事实是-——污染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一些领导吃的食品是特供的,喝水是经过过滤和检测的,就是空气,领导吸进去的也不一样。领导的住宅区大都是“花园式”的,花呀草呀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重度污染比战争可怕,“污染面前人人不平等”更可怕。因为,“不平等”意味着污染与“治者”无关。既然无关,治或不治都是无所谓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