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3年战役即将打响
“陕西省四市一区和甘肃省定西、天水市成立了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这在全国是首创。这个联盟要建立上下游水质污染补偿等机制,今年陕西财政将主动拿出几百万元补偿奖励给水质较好的甘肃定西和天水市,这在国内更是史无前例。”12月7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何发理在陕西省政府网接受在线采访时说。
12月2日,陕西省召开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12~2014)》动员大会,省政府与沿渭河的宝鸡、杨凌、咸阳、西安、铜川、渭南五市一区签订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3年行动目标责任书,渭河流域环境保护城市联盟也于当天成立,拉开了新一轮渭河污染铁腕治理的序幕。
据介绍,目前在渭河水污染物中,工业污染占排放总量的23%,其中陕西造纸、化工、印染等涉水重污染行业集中布局在渭河流域,国控、省控污染源130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4.9万吨和0.42万吨,分别占关中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9%和75%以上。这些高污染行业成为重点监管对象。为此,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3年行动利剑直指工业高污染企业防治,2013年底前渭河流域全部淘汰半化学制浆造纸及工艺落后、耗水高、难治理的小氮肥企业,3年内将关闭高污染企业31家,削减化学需氧量约1万吨、氨氮约0.1万吨。到2014年底,渭河干流杨凌以上段保持Ⅲ类水质,杨凌以下全段基本达到Ⅳ类水质,实现水质变清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这次铁腕行动让沿渭河流域的陕西石油和化工企业备感压力。“保护渭河是国有大型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深知肩上担负的重要责任,将继续打造绿色化工园区。”陕西兴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颖说。
事实上,这种压力企业早就感觉到了。“十一五”期间,陕西投资170亿元治理渭河污染,对渭河流域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污染企业淘汰关闭,渭河黑臭基本消除。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仍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水污染防治面临新考验。2010年1月1日起,陕西实施《渭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实施方案(试行)》,规定沿渭河流域一旦污染物排放浓度超标,排污企业须支付高额的污染补偿金。
今年6月,陕西又发布实施《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增加了11个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更加严格。其中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限值为300毫克/升,直接排入地表水体的污水COD限值仅50毫克/升,比现行的国家标准还要严格。
面对日益升级的高压态势,陕西沿渭河流域大型化工企业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加大治污力度,纷纷扎紧排污口。
兴化集团采用吸收解析和电渗析处理工艺,对合成氨弛放气回收过程中的洗涤废液以及硝酸铵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液进行集中治理和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废水污染物浓度;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MBR膜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污水可直接用于生产循环反渗透补水和厂区景观绿化等;更新软水站阴阳离子交换装置,彻底消除了酸碱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浓度由最初的合成氨行业控制指标提升到黄河流域(陕西段)二级排放标准。该公司刚刚建成的节能及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环保投资达3亿多元,生产用水引入兴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同时将生产区内产生的所有清净水和中水送入反渗透装置进行处理,年可节约一次水1400多万吨。
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出台《污水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规定基层生产单位从排水管网排出污水缴纳排污费,收费标准根据排出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核定。他们刚刚还制定了《废水分类治理达标总体方案》,本着“以排定产”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一方面将污水按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分类处理,另一方面以主干道为界分区治理,各单位根据各自特点分别治污,目前各基层单位陆续实现了零排放。“我们要加快实施废水分类治理达标总体方案,不仅要加强排污治理,还要考虑到二次污染等问题,排除影响达标排放的任何一个细小因素。”该公司总经理邹嵬告诉记者。
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正抓紧建设1,4-丁二醇项目二期污水治理工程,明年3月建成后,污水处理能力将提高到150立方米/时,污水中COD含量将降到50毫克/升以下。在建的年产6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明年上半年将建成投运。该项目污水处理站和回用水站规模将分别达到200立方米/时、700立方米/时,年减少工业污水排放263.8万吨。
另外,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明年将启动污水治理技改项目,确保COD和氨氮达标排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