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低碳技术 破解垃圾围城
2月27日,泓元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人正搬运成品环保低碳砖。该砖不仅材料来自于城市建筑垃圾,烧制过程也全部采用太阳能。
砖厂内,工作人员正操控现代化设备作业。
大连每年最少产生建筑垃圾500万立方米,生活垃圾700万吨,并且,垃圾总量正以每年3%以上的迅速递增。如果这样发展下去,5年之后,本市所有垃圾场全部饱合封闭。这是一座城市在人口高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要付出的代价。但可喜的是,发展中的代价,有时也可以用技术创新去弥补。
始于本世纪初的低碳革命,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次“环境承载力自我救赎”的转机,10余年卧薪尝胆,大批低碳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城市中各个行业。在垃圾处理这个远离公众视野的“脏活领域”里,同样有一批“国家级明星低碳企业”,像亚马逊河流里的吸盘鱼一样,默默清理着同类留下的垃圾。吃下垃圾吐出宝。
王和福是瓦房店的一位砖厂老板
30多年前,瓦房店红砖厂烧的砖被评为省优、部优。但30多年后,因为资源枯竭,砖厂倒闭。
2003年,王和福买下这座废砖厂,然后又花钱请清华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教授们来指点,之后,他又花钱去日本学习,再之后,他又花钱组建起一支50人的专业研发团队……
用王和福的话说:他花了这么多钱,请了这么多专家教授以及科研人才过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搞明白“砖应该怎么烧。 ”那些年,建材行业的一些同行们把王和福当成个笑话看。“烧砖谁不会,还用去日本学?还用请清华大学的专家教吗?”但是,王和福想烧不一样的砖,在2003年低碳这个词汇还没普及时,他就给自己理想中的砖起了个超前的名字:“绿色低碳砖”。
硬扛了同行长达6年的冷嘲热讽,2009年5月,王和福试生产的第一窑砖终于烧出。这窑砖,迅速将王和福的名字带上了全国各家新闻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数十家媒体记者赶到王和福的砖厂采访。因为,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低碳砖,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和福无意间帮助中国的城市解决了一个共同难题,那就是:城市建筑垃圾如何处理的问题。“我烧砖不用挖坑取土,一点也不破坏环境资源,烧砖用的材料全部来自建筑垃圾,城市里拆一座大楼,把建筑垃圾全拉到我厂子里来,我通过分类破碎、细末等技术工艺,然后就可以烧砖了。 ”王和福说,“并且烧砖的过程,我也不用煤炭,全部用太阳能,我的砖厂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冒汽、不冒烟。 ”
2011年,这家掌握着多项世界最前沿低碳技术专利的砖厂正式投产,此时,砖厂产品也丰富到了地砖、墙体材料、水泥等3大类、20多个品种,厂名也从瓦房店红砖厂更名为泓元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而今,让王和福感到自豪的是,他建起了一座全世界都少见的花园式砖厂,从厂区到车间,没有灰尘、没有浓烟,厂房里干净的好像写字间。当然,更让他自豪的是,他的砖厂给城市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垃圾围城难题。
正式投产第一年,这座工厂利用建筑垃圾60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投产第二年,工厂经过二期和三期改扩建后,本地建筑垃圾已经不够用,王和福打算到外地引进垃圾。“等我们这家企业再干几年,我看市内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就可以取消使用了。 ”王和福开玩笑说。烧掉垃圾变成电
如果说,大连泓元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掌握的建材低碳技术专利,打开了破解垃圾围城的一扇窗,那么,大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掌握的垃圾焚烧发电低碳技术专利,则打开了破解垃圾围城的另一道门。
市区内每天产生的2000多吨生活垃圾,像一个溃疡的创面,蚕食着这座城市的健康肌体,毛茔子垃圾填埋场日益隆起的垃圾山,似乎在向城市发出预警信号。垃圾场工作人员老魏说:“再有5年,这里就满了。 ”
不过,距垃圾场不远的甘井子区拉树房村一处工地上,大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逍却告诉记者:“不用等5年,就在今年底,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就能变废为宝。”宋逍所在的公司,正在这里建设一个大项目,占地7.5万平方米的垃圾焚烧厂。“这是全省第一家垃圾焚烧厂,今年底可建成使用,我们城市每天2000吨的生活垃圾经过这里焚烧后,就减重成了200吨左右。 ”在宋逍看来,他们公司所掌握的垃圾焚烧低碳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减少了垃圾占地,还在于能将垃圾变成电能,“通过焚烧垃圾,每年还可为城市提供16673万千瓦时的电力,从而部分取代煤炭发电,实现节能环保。 ”
2003年 王和福买下废砖厂,组建专业研发团队。2009年 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低碳砖烧出。2011年 这家掌握着多项世界最前沿低碳技术专利的砖厂正式投产,此时产品已丰富到了地砖、墙体材料等20多个品种。大连低碳技术已有6000多项国家专利。
低碳技术,悄然破解着垃圾围城之忧,但这座城市已经应用低碳技术的领域,还不仅仅局限在垃圾处理行业。 “大连是国内低碳技术发展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市科技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本市已成功申报低碳技术国家专利6000多项,其中专利成果转化为产品为700多项,低碳产品涉及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从低碳建材、低碳石材,到低碳照明、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几乎无处不在。而大连低碳技术有今天的广泛应用,还要得益于10年前的“关小”运动。据这位工作人员回忆,其实早在2002年,当各地都还在围着资源搞产业时,大连便已经开始“忍痛剜疮”,下决心关闭了全市的小玻璃厂、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等资源掠夺性企业,并出资扶持这些小企业实现低碳转型。像泓元环保建筑材料公司这样的企业,便是在那个大背景下踏上的低碳探索之路。
而今,这些在阵痛后重生的低碳企业,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行业竞争力。据统计,目前本市由低碳技术创新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过千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推动本市经济发展的最有活力地带。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