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把蔚蓝还给天空
冶金、石化、造纸等重污染、高耗水行业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突破;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发布《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在防治车内空气污染、促进汽车制造业技术进步、保护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出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带动约2600亿元脱硝、脱硫等环保产业发展……近日,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1年,环保部门通过科研、标准、技术等手段,支撑了污染总量减排工作,着力解决了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等。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专项以控源减排为目标,重点突破冶金、石化、造纸、制药和纺织印染等重污染、高耗水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多项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从源头控污到末端处理的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出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能达到新排放标准,预计到“十二五”末,可分别减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约580万吨和618万吨,有望带动约2600亿元的脱硝、脱硫和除尘等环保治理、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对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推进重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负责人说,水专项不仅支持了污染物减排,其本身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环保部制订并发布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讨论稿)》,在典型示范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发监测仪器和治理装备,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激发地方政府环保积极性,带动上百亿的地方和企业治污投入等。
2011年,环保部共发布60项国家环保标准,对96项标准公开征求或征集意见。其中,发布《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二氧化硫、重金属、硫酸雾、氟化物、颗粒物等污染减排产生明显效果;此外还发布了平板玻璃、磷肥、橡胶制品等13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促使技术升级,发挥了环保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作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