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医院啥时开张?环保整体解决方案需求迫切
“当前严峻复杂的环境形势、不断变化的环保需求,决定了环保产业要能提供两方面的产出:首先要能对治理效果负责,其次要对复合环境问题有整体考虑。这些都需要更高水平的环境服务。”绿创环保集团董事局主席姜鹏明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在外界对环保市场空间展开无限想像的同时,“圈内人”更加关注环保产业自身发展模式的调整。
近年来,围绕向环境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业界、企业家的理解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从提供环保装备工程、单项治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到搭建环保供需平台,整合产业资源,一个类似于“从卖药、做医生、到开办医院”的路线图不断清晰,环保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不断丰富。
环保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从卖药到开始做医生,产业界面临很多“新形势、新任务”,用户对环保整体解决方案需求迫切
环保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近一年多来,很多环保企业家都被问及这样的问题。对此,姜鹏明认为,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在未来肯定会得到显著扩展。这主要是因为污染治理正从简单的末端治理逐步走向前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思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实践。环保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渗透性更强。“但最大的变化还是环保产业的内涵变化,在理论、实践上都将更多地体现为环境服务。”
姜鹏明对这一变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保企业不能满足于做一个“卖药”的,而要开始当医生。他解释说,环保企业不能局限于只提供合格的产品和工程,其产出将直接面向治理效果负责。“在环境监管日趋严格的环境下,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环保产品和工程,而是稳定达标、实现环境效果的服务。”
而另一个值得业界关注的方向是,包括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客户对环保整体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水、气、声、渣”,随着环境标准的逐步加严,企业面临的治理任务越来越多,内部治污过程需要统筹考虑;而从城市管理者角度,围绕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放心的食品,除了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处理,地下水、重金属、土壤等都是城市环境保护必须面临的问题。
“协同控制”的概念在企业、城市污染防控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就曾表示,仅仅一个PM2.5治理,就属于到处都是“敌人”,必须从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方面着手解决。
“要考虑治污的整体性。比如环境标准逐步严格,对很多污染治理本身提出了更多污染防控的要求,比如污水处理带来的污泥,垃圾填埋处理处置衍生的渗滤液处理、焚烧飞灰收集处置等,都要统筹考虑,不能顾此失彼。”姜鹏明说,这些都是环保产业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企业也必须在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上做出调整。
企业怎么适应变化? 提供智力服务、获得稳定的支付,地方政府付费购买环境服务意义重大
作为国内最大的噪声控制服务提供商,绿创集团旗下的声学公司较早开始了环境服务的实践。姜鹏明最大的体会是,客户最需要的、产生价值最大的,是我们能出解决方案。“有时候我们投技术标,有时候是工程标,但我们的技术方案是‘灵魂’、是统领;吸引业主的不是我们的设备工程能力,主要是提供的方案科学可行。这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特点。”
这会给环保企业带来什么变化?姜鹏明表示,以技术为核心的竞争格局将给企业提供创新的动力。“如果像发展初期,方案是业主或是规划设计院定的,我们只提供材料或产品,那企业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也没什么持续发展的动力。”
姜鹏明表示,以前环保产业以卖工程、产品为主的市场格局,不但技术含量有限,也不直接对治理效果负责,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业主曾经将治污设施定位为“摆设”以应付检查,在此情况下,企业间靠什么竞争,那就是价格,谁便宜谁的机会更大。“不少环保企业怎么降低成本?除了弄虚作假,模仿、抄袭就是捷径之一,没有研发的积极性和动力。而如果要提供对治理效果负责的高水平环境服务,企业就必须进行技术、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企业间的竞争也将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而要推动环保产业界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还要“说服”一个最重要客户的加入。姜鹏明说,我们一直在努力说服地方政府直接从环保企业购买治理服务。他们曾经联合相关研发单位提出一个城市噪声综合治理方案。“地方政府不用开大会、小会在各部门部署工作,可以直接向我们购买治理服务,达到事先约定的治理标准才付费。”
地方政府付费购买环境服务意义重大。姜鹏明解释说,这不仅仅在于专业企业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选择和判断,提高治理的效率和效益,还将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责任。
比如地方政府治理噪声的总体投资可能需要20亿元的一次性投入,而在采购服务的模式下,和企业签订5~10年的合同,每年只需两亿元的投入。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中的角色就转变为“用户”,主要精力在于对治理效果的监管上。而有了这份长期合同,企业在科研方面就会舍得投入,重视持续高质的服务水平。“在发达国家,和地方政府签署长期服务合同的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发展很有秩序和可持续性。”
城市环境医院是啥样? 医院出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医患接口,二是资源整合与合理配置;一个城市面临的治理任务,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的“科室和医生”
在姜鹏明看来,现代医学领域最重要的进步,除了医疗技术、药品外,医院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也是重要创新。“医院的出现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医患接口,二是资源整合与合理配置。”而借用这个理念,旨在为污染治理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并有效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城市环境医院”正在获得产业实践。
在一个完备的城市环境医院里,下设水、气、固废、噪声、土壤、重金属等多个科室,一个企业的治理需求,一个城市面临的治理任务,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的“科室和医生”,得到化验、诊断、开药方的一条龙服务,从咨询、环评、设计、研发、实验到工程、制造、安装、验收,提供节能减排整体解决方案。这就是姜鹏明设想的高端环境服务模式。
而这个环境医院并不只是一家企业的“大包大揽”,事实上,出于企业发展效率的考虑,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选择覆盖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姜鹏明说,主要企业做骨干,相当于担任科室主任,“医生、护士,化验、药房”等重要职能可以由更多的专业企业来承担,工程、制造、服务……环保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优秀企业要被吸收进来。
“从以往的实践看,在一个治理领域获得企业用户的信任后,其他的治理需求也倾向于选择同一个治理服务提供商。对于更多的治理合同,可以利用多年积累的专业性和资源能力,整合环保企业共同完成。”这是最初启发姜鹏明开办环境医院的考虑。
不过,他同时强调,这不意味着简单的任务分包。环境医院要在总体上对客户的治理效果负责,其对方案的科学论证、项目产品质量把关将体现更多的专业性和积极性。先选医院,再找医生,在环境医院的专业平台以及品牌效应下,用户可以有效降低选择成本和风险。而产业链系统集成的组织形式,也将促进环保产业内部外部的竞争趋于规范化。
据透露,目前,绿创集团开办的城市环境医院已经初具雏形,近80家节能环保企业已经进驻,而预计的企业规模将达到“500强”。不过,姜鹏明表示,短期内他们也无法成为“全科医院”,而是先发挥此前积累的技术和工程资源,率先在一些优势治污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大企业加中小企业的“舰队“格局,正是环保产业由分散走向集中、整合资源力量的重要组织形式。“单打独斗的环保企业成不了气候,把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集中起来,各自的业务领域都能得到拓展。产业群和产业联盟是整合企业力量的重要形式。”不过在姜鹏明的设想里,环境医院实现的不仅仅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发挥节能减排示范孵化器的作用。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要靠环境医院里5条产业链、6个平台的设置来实现。姜鹏明介绍说,通过孵化产业链和公共服务链,实验检验服务、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培训和教育等平台,不但可以为减排项目提供培训、评价、研发、投资、推广等一条龙产业孵化服务,还能为环保企业提供注册、物业、商务展示、投融资、人力资源、研发等全方位公共服务。“理想的环境医院要为环境产业服务,是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体。”姜鹏明表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