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凯迪生物质电厂被迫停产 供应链现危机
曾经因“凯迪万亿不是神话”而引起广泛关注的凯迪电力,如今却遭遇着一场燃料供应链危机,记者在凯迪电力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获悉,因燃料供应链问题,安徽、河南部分电厂停产,目前湖北省电厂基本未受影响。
尴尬:电厂增加了,发电量却下降
在6月29日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不得不面对股东的尴尬提问:为什么生物质电厂增加了,发电量却不如去年?以前是公布每个电厂的发电量,为何现在只公布一个总数?
据悉,凯迪电力已并网运行的生物质发电公司有6家(不含来凤电厂),分别位于江苏宿迁,安徽五河、桐城、望江,湖南祁东,江西万载,装机容量均为2×12MW(百万瓦)。据公告,2012年1—5月完成上网电量21634.19万千瓦时。除元月外,每个月发电量均不到4200万千瓦时,而去年公司在只有4家发电厂的情况下,3-5月每月发电量,有2个月在4300万千瓦时以上,1个月在4100万千瓦时以上。如今年5月,6家发电厂共发电4154万千瓦时,而去年5月,4家发电厂共发电4396.67万千瓦时。
业内人士介绍,每个生物质电厂的运营成本约在1亿元左右,而以0.75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计算,即每个电厂的单月发电量达到1100万千瓦时左右才能接近盈亏平衡点。
发电量下降不仅只是导致收入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让电厂重新陷入亏损的边缘。据今年1-5月数据计算,凯迪电力上述6家生物质电厂平均单月上网电量为721.14万千瓦时。而去年四家发电厂有3个月平均发电量接近或超过1100万千瓦时。
危局:失控的燃料供应链
对于发电量的下降,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表示,“最近,我们停了部分电厂。”原因是公司最近针对旗下生物质发电厂燃料供应链的一次自查行动中,发现存在大量的中间商加价、燃料恶意掺水、甚至公司部分燃料采购主管内外勾结损害公司利益等多种违规行为。
陈义龙表示,燃料供应最突出的问题,一是燃料的品质;二是供应的价格。生物质发电厂的燃料一般为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其收购模式通常是按重量计价,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燃料收购中间商。
陈义龙介绍,生物质电厂建厂前,电厂当地的秸秆、木屑、谷壳等都是无人要的废弃物。秸秆每公斤仅6分到8分,折合每吨不到200元。经过中间商加价,现在电厂的收购价格达到每吨360元到400元,还不能收到足够的燃料。
电厂收购的燃料还不止是价格高,甚至出现将原料泡水后再掺进泥沙的问题。陈义龙到一家木材加工场暗访调查,发现加工厂的剩树皮堆在那里,可买卖时只交易黑色的。问为何如此,“黑色的是泡足水(变黑)的,这样的更容易掺上黑泥。如果木屑皮还是白色的,先用水泡黑再卖。”
主要燃料秸秆等原材料的采购成本陡增,这让尚处在商业化探索阶段的生物质发电项目雪上加霜。
据记者了解,目前凯迪电力旗下投入运营的生物质发电厂共有六个,其中除了五河、望江两个电厂外,其余四个电厂的燃料供应链均有类似问题。
调查:中间商垄断供应
在股东大会上,陈义龙不止一次说到:“我们原本做的是阳光工程,结果却变成了腐败工程。”“企业腐败,不治不行。”
据了解,凯迪电力电厂投产后,为了保证原料供应,采用请当地人当燃料主管的做法,结果这些燃料主管联合亲友,形成一个收购燃料的中间商团体,垄断了当地的燃料采购。压价收购,泡水掺泥,高价卖给电厂。“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的燃料供应链基本上被燃料主管内部人控制。”陈义龙透露,旗下一处生物质电厂的燃料主管,甚至通过在外注册一家公司,做起了凯迪电厂的燃料中间商生意。
对此,陈义龙也坦陈,凯迪电力在电厂供应链的管理上,存在严重的失误。面对失控的供应链,凯迪电力不得不自断其臂。陈义龙表示:“上个月(指今年5月),我们基本上把全部的燃料主管就地免职。”改用新招的大学生来当燃料主管。同时发现有与此有勾结的厂长,也就地免职了。
不止于此,为了有效地打击中间商囤积燃料,从今年5月份,凯迪电力部分生物质电厂自行停产。利用当地仅此一家生物质电厂地位,停产几个月,让燃料价格回归正常,“我们希望能把燃料价格,每吨降下100元。并让屯积的中间商扛不住而破产。”陈义龙表示。
应对:探索电厂管理新模式
凯迪电力遇到的燃料高价和掺水掺沙问题,其实是全行业的普遍问题。据安徽当地媒体披露,随着运费和人工费上涨,一吨秸秆的回收成本已经从2008年的200元涨至目前的400元,回收成本偏高,直接导致了燃料短缺。据悉,大唐安庆电厂满负荷运行一年需30万吨秸秆,但一般只能收到一半左右。据了解。受限于秸秆回收成本过高,大唐安庆电厂自2008年投产开始,已是年年亏损最后停产。
凯迪电力董事长陈义龙表示,凯迪电力现在就是在探索一条适合生物质电厂燃料采购的新模式。“如果成功,每个电厂年赚3000万元没问题。”陈义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按陈义龙的设想,公司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打压中间商,逼中间商退出。一是将采购阳光化,在各村公开张贴公司各类生物质的收购价格,并利用广告、电视等广而告之。做到价格完全透明,这样中间商就无法压价收购,农民也不因价低而掺水。二是与燃料大户签订长期的收购协议。据陈义龙称,他调查后发现,仅安徽电厂当地的木材加工厂、粮食加工厂等的余料,就能保证电厂80%的燃料。达成直接收购协议后,不仅能稳定价格,而且保证供应。三是严抓燃料质量。在收购中明确质量标准,并且采用直观快速的方法,当场决定收还是拒收。
如果新模式成功了,生物质电厂每家都能赚钱,前景十分光明。陈义龙依然充满信心。
权威观点
史立山:兴建绿色能源示范县解决生物质发展短板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开展难度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物质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的。”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国家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由现在的550万千瓦,增加到1300万千瓦。1万千瓦每年需要消耗约6万吨秸秆,一个县建设1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从理论上讲,资源是不应该有问题的,全国有2800个县,一个县建设1万千瓦就是近3000万千瓦。
其实,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十一五”以来,全国建设一批生物质发电厂,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生物质资源收集难度大,生物质价格难以控制。
如从理论上讲,生产1公斤粮食就基本可以生产1公斤秸秆,但是你要把这些秸秆资源收集起来,是很难的。实际可收集的量和理论量之间有很大差距。有时候,算下来有100万吨的秸秆,可能连10万吨都拿不着。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林业种植、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市场培育和建设管理诸多环节,而其中的市场和建设管理环节在中国还相对薄弱,为此,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兴建200座绿色能源示范县,以解决制约生物质发展的短板。
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主要是为了探索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解决农民的炊事和取暖问题,核心是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包括大型养殖场沼气、生物质气化、生物质成型燃料。希望农村能像城市一样提供专业化的能源服务,探索建立一个产业模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