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污水排放口也能钓到1米长大鱼
举世闻名的莱茵河有“德国父亲河”之称,全长1390公里,其中近一半在德国境内。莱茵河不仅要为上千万人提供饮用水,而且还担负着繁重的内河运输、灌溉等任务。但上世纪50年代末,大批化工、冶炼企业在莱茵河两岸建立,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一度变成毫无生机的“死水”。然而,当记者前不久站在莱茵河畔时,看到的莱茵河却是清澈而平静。深受污染之痛的德国,花了30多年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让莱茵河污水变清、鱼儿重现!奇迹产生的背后是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反思。
1 “莱茵”意为清澈纯净,但战后工业重建让河水从蓝变黑
30年治理让水质仅次于饮用水
漫步在路德维希港的莱茵河畔,记者看到,莱茵河上有游轮和运输船穿梭,但是碧水清清,静谧而美丽。路上,记者碰到了52岁的穆勒先生,说起莱茵河的环境,穆勒先生感慨良多。“‘莱茵’一词在古德语中是‘清澈纯净’的意思,但在上世纪德国开始大规模战后重建,恢复工业、发展工业成为重新振兴德国经济的首要任务,冶金业与化学工业尤其突出,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鲁尔工业区。大型的工厂修建起来之后人们才发现,工厂带来的不只是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大量的浓烟、污水。”
说起受伤的莱茵河,穆勒先生仍心有余悸。“河水的颜色也从蓝到黑,人们不再喝家里的自来水,只能去超市买瓶装水来喝。河里再也没有了游泳的人群,因为谁都知道水是有毒的。河里的鱼类几乎全部死亡,甚至周围还有一些人因为吸入污染空气致死。这就是当年政府为了德国重建,牺牲自然环境的代价。”据了解,对现在居住在莱茵河两岸的普通居民而言,对莱茵河的保护已经成为一种责任。“没有人会往莱茵河里扔废弃物;没有人会到河边去更换汽车油箱;也没有人会去破坏周围的植被。因为曾经失去,所以大家更爱这条河。”据了解,对莱茵河造成污染的个人最高罚金是两万欧元,但如果遭到起诉的话,则会因污染莱茵河付出惨重代价。
记者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提供的环保图表上看到,目前莱茵河的净化率已经达到了95%,可以进行任何水上运动,水质也已经仅次于饮用水。莱茵河的生物种类工业化前是160种左右,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一度下降到了只有十几种,而经过数十年的治理,现在的生物种类已经恢复到了150种左右。采访中,一张有位老人兴奋地抱着一条大鱼的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条大鱼有一米多长呢,是不久前在莱茵河巴斯夫公司污水排放口旁边捕获的!”巴斯夫公司有关负责人笑着告诉记者。
2德国环保法律多且严厉,还有专门的“环保警察”
警察可直接扣留、没收排污船只
经济发展大家都欢迎,但污染问题刻不容缓,德国渐渐有意识地避免环境破坏带来的消极影响。“环境灾祸使人们认识到,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没有限度地向人类提供资源而接受废物的污染,我们开始为环境问题付出代价。”
北威州环保部自然、环境和消费者保护局主席鲍特曼博士告诉记者,万幸的是德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来约束这些污染企业,而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改善莱茵河的水质。当然,莱茵河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从70年代开始治理莱茵河,大概用了30年,才使莱茵河水变清。“最先政府禁止排污时,就遭到了染料厂、制衣厂等企业的强烈抵触。争论了很长时间,但终于企业必须服从于法律规定。”
“今天相关的环保法律非常多,非常严厉,但我看最重要的还是执行。”鲍特曼博士强调道。据了解,北威州现在共有70个环境监测点,如果监测到问题,就把数据汇报到一个特定的机构——“区政府”,这样的“区政府”共有5个。对于环保问题的处罚措施有多种:整改、罚款、逮捕直到关闭企业。据了解,北威州每年用于检测方面的费用达到1.5亿欧元。在严厉的环保法规面前,每年会有人被逮捕。鲍特曼博士举例说,多特蒙德市有一家50名员工规模的电子设备企业,年销售额是1亿欧元。这家企业生产使用的原材料是铜,这种铜会产生一种致命性粉末,但企业并没有对劳动者实行有效保护,而是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严重影响到了工人和民众的健康。目前,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已经被逮捕,面临入狱惩罚。
在德国,还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环保警察”。他们除了警察职能外,负责德国土质、水质、大气等环境的监测和稽查工作。据了解,“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管辖范围之内。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任何一条小溪泛起泡沫,“环保警察”都会前往取样;凡是已经立法的环保事项,警察在其辖区内一概严格执法,比如鱼类死亡、垃圾箱冒烟、废油渗漏或废气聚集成雾等,都属于禁令之列。
“在莱茵河水域行驶的有多国船只,如发现有油污等污染情况,就通知水域警察,警察无需搜查证,直接上船,扣留、没收等,找出责任人,进行罚款等各种处罚措施。”北威州环保部新闻发言人舒茨先生告诉记者,莱茵河流经北威州段共有3条监测船,24小时进行监测,并随时上传检测数据。整条莱茵河,目前都达到了制定的环保标准。“政府严厉禁止企业排污,企业必须自己花钱检测,把相关数据上传给有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的自觉性要求非常高,诚信度非常重要,如果撒谎,将直接处罚,最严重的是关闭企业、逮捕相关人员。”舒茨先生举例说,著名的拜尔公司就曾经发现自身有污染情况,企业立刻上报,检测部门即刻启动污染预警系统,大大小小的阀门紧急关闭,从而避免了污染的扩大。
3 “化工巨头”移动检测车四处“嗅”污染
环保投入的“大头”是企业
记者站在世界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总部的顶楼上俯瞰,只见悠长的莱茵河在厂房林立的建筑簇拥之下仍然那样安静美丽。巴斯夫公司总部位于莱茵河畔的路德维希港,1865年企业在此建厂。目前有160多个不同的生产厂,厂区绵延莱茵河长达7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走在巴斯夫偌大的厂区中,你根本不能想象,这竟然是一家庞大的化工企业。记者像置身于花园之中,满眼所见均是绿树、鲜花、草地,猛吸一口空气,都是花香和青草的气息,没有一点点工业生产带出的臭气。“如果有异味,我们的检测系统早就有反应了!”巴斯夫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绍尔先生笑着介绍说。记者在监测中心看到,多个监测点所监测到的情况都能在中心的电脑上及时显现,一旦出现险情,电脑会快速进行分析并判断出位置,进行及时处理。据介绍,巴斯夫环境监测中心已经建立了30多年。目前分为3班,每班7人,24小时对基地进行环境监测。其中设置了46个观测点,对空气、水质、噪音进行检测。目前中心有4个移动检测车,24小时不间断在路上。每辆检测车价值23万欧元。每辆车的内部就是一个小型实验室,存放了各种仪器和药品,随时进行各种化验和检测,得出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另外还有8个移动电视摄像镜头,一旦出现险情,消防队员、救护人员立刻赶到现场,救火、救人。“我们有一个公共免费电话‘4040’,随时接受内外方面的举报。去年一年来,大约只有50起气味投诉电话,每一次都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很快找出源头。”
据了解,在德国,环保投入的“大头”其实是企业,而企业把环保凌驾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之上。记者在巴斯夫2011年的企业年报上看到,原本定于2020年的各种环保指标,大多数2011年就已经提前实现了。可虽然实现目标,公司很快又出炉了更加严苛的环保指标。“公司强调两个理念:一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二是‘环境健康和安全超过经济发展’。”巴斯夫公司环境、水监测中心副总裁塞尔布林先生告诉记者,1986年桑多茨有一家化工厂着火,当时污水流出导致很多水生物死亡,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巴斯夫公司认识到,只有能够保证环境的健康、安全,与周围居民利益保持一致,企业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如果出现了环保问题,那么层层级级都要严格按规定处理。有一次,公司一位当班的工人把不该打开的阀门打开了,结果被罚了5000欧元。”
-记者感悟
切肤之痛后的自觉环保
蓝天白云、山清水秀、森林广茂、沃野如画,连城市都“淹没”在绿色之中,德国的自然生态之美让记者如在仙境。记者看来,政府对于环保的态度和立法只是德国环境改善的具体举措,而最深层的原因是德国人从污染的教训中深切地认识到:环境对人生存的意义。
10天德国行,德国人对环保的自觉处处可见:宾馆没有拖鞋、洗漱用品,有的宾馆还规定了用水量,并鼓励自然采光;广场上散步时,小野兔在树林里睡觉、小松鼠会出来觅食,各种野鸟在耳边盘旋;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绿绿的分类垃圾桶竖立街头,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就是在德国喝矿泉水,也几乎都是可供回收的玻璃瓶装;而交通路口也往往竖着广告牌,写着的却是“当红灯亮起时,请您关掉汽车发动机”的标语……在德国,评价政府第一是看失业人口的多少,第二就是环境保护。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在惨痛的环境灾难和教训面前逐渐形成的。现在,德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以牺牲环境谋求利益,相反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德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你真正明白环境与人类的息息相关,你就知道,你的每一个环保的动作,其实都是一种义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