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河”频现 谁在给河流“上色”
浙江温州一条河一夜之间变身“牛奶河”、河南郑州一条河大雨之后换成“红水河”……近一段时间,污染事件导致一些地区“五彩河”频现。新华社记者前往河流污染事发地调查发现,即便这些被污染的河流已经“褪去了颜色”,但长期环境影响难以去除,而如何遏制河流污染事件发生更值得深思。
部分地区惊现“五彩河”
近期温州瓯海区瞿溪河、郑州七里河突然“上色”的消息,在社会引发关注,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河流的污染居然是在一夜之间。
在温州瓯海区瞿溪河附近,在河边住了一辈子的林桥村村民周大伯说,7月9日一早推窗眺望瞿溪河,河水竟然变成了白色,“还以为在梦中”。同样,郑州七里河在7月8日晚的一场暴雨后,变成了红色。
“变了色”的河流给当地居民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瞿溪河边的居民告诉记者,几十年前这河水就是家里吃的水,后来不能吃了就洗衣洗菜,现在连洗衣洗菜都不敢了。七里河附近商户凌耀军说,河水比较浅,但是村民洗菜洗衣差不多用这里的水,夏天孩子们还会在河里嬉水玩耍,看着红色的水感觉很吓人,谁还会用啊?
那么,河水是怎么一夜之间变了色的呢?
瞿溪河变身“牛奶河”的“元凶”则是上游从事天然乳胶销售的温州大树林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前几日从海南购买了一槽罐天然乳胶,7月8日晚上在通过输送皮管向自己公司储藏罐输送过程中,皮管发生破裂,乳胶外泄。公司负责人张建华说,此次泄漏的乳胶有两三百斤,遭污染的河段超过1公里。
郑州当地环保部门告诉记者,七里河变“红水河”可能是因为前一天暴雨冲破了上游污水明渠周围市政管网,导致大量污水从中涌出,下泄至十八里河,再流至七里河。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红水河”可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前一下雨就有。
水“褪色”了,污染解决了吗?
经过当地及时处理以及河流自净,至记者实地调查时,瞿溪河和七里河都已经“褪了色”。但是,“褪色”就能证明污染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吗?
“被污染的水会不会影响地下水呢?”凌耀军说,“河水虽然变清了,但还是有点臭味,熏得人不敢出门,蚊子也比以前多了,污染估计还在。”
瞿溪河的清理要麻烦些。环保部门先对源头残留的乳胶进行了清理,随后在污染源头至红桥段设置抽水点,动用12台大功率抽水泵,把白色的河水抽送到污水处理厂网内,在下游,事故处理小组通过充气堤坝对河水进行了拦截。目前瞿溪河基本恢复原貌。但是,瞿溪河附近的居民担忧地说:“水看着清了,但是河里死鱼多了,那些白色的化学东西有多少危害啊!”
瓯海区环保局局长凌晓敏说,天然乳胶无毒,但会造成水体含氧量下降和水生生物的死亡,最终使得河水发黑发臭。据监测,7月9日遭污染河段化学需氧量严重超标,在泄漏口最浓的达到700毫克/L,远超地表水化学需氧量40毫克/L的最高限值,造成河内部分鱼类死亡。
遏制河流污染,“七寸”在哪?
在这些河流污染事件中,大多都是被媒体或网友曝光后,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进而解决问题。
有网友献策,要让更多正遭受污染的河流得到公众的关注,应在网络上发起“随手拍解救母亲河”的活动,发挥大家的力量,共同关注河流保护。网友“Julie”说:微博时代,要发挥网络监督的倒逼力量,让更多的目光去关注我们的环境,发挥监督作用。
一些专家指出,不让河流“变色”还要从制度和法律上从严治污。去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将环境保护作为考核地方干部的指标,这一条一定要坚决落实。
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金均说,部分企业总想着打擦边球,能逃避环评就逃避,最后酿成事故。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首先要加强对企业主的环保教育;其次,环保部门也需加强环保监督,尤其在最初的环评环节上,严格把关,同时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的行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建设预警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把危害降到最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