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新方向

更新时间:2012-08-03 19: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阅读:820 网友评论0

 【核心提示】城市垃圾分类形式上是物质分类技术问题,但垃圾由千差万别的人生产,其分类、收集、处置涉及人的意识、行为及与此关联的社会规范、社会控制和社会制度等。

环境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外在形式,异于传统社会学,往往以“环境”、“生态”等话题呈现,但本质上是一致的,无非是社会中的人和社会系统。城市垃圾分类形式上是物质分类技术问题,但垃圾由千差万别的人生产,其分类、收集、处置在现代社会大系统中进行,所以垃圾分类一旦纳入社会学视角,就不再是简单的问题。垃圾分类涉及人的意识、行为及与此关联的社会规范、社会控制和社会制度等,如强调居民的“环境意识”并呼吁政府制定法规政策等。但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到处置或转化利用的整个流程,是在由相异的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大系统的结构—过程中进行的——这一点常常被管理层忽视。

2000年中国有8个城市成为原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10多年之后仍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为什么垃圾分类推行如此艰难?一般认为是由居民素质差、政府工作不力、财政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笔者近年的调查发现,深层原因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

尊重地方实践

未受工业化影响时的中国农村,废弃物的分类、资源化利用非常有效,可称之为“有垃圾无废物”的社会。由于社会变迁、观念更新,城市垃圾处理较少汲取传统社会的生态遗产,而一味学习工业化国家做法。发达国家在垃圾分类处置方面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新技术和管理方法,但直接将这些做法套用到中国,则很难成功。当前,中国城市普遍设置“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这是模仿而来的“中国模式”。在街头、公园,我们经常看到“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漂亮垃圾桶,甚至写上外语,让人感觉“先进”,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多数人对“可回收”、“不可回收”视而不见;一些守规则的人想“科学”分类,结果左右为难,因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模棱两可;少数认真的人,发现分类后的垃圾最终被混合起来收集——这是普遍状况,因此,积极性备受打击。事实上,真正可以操作的垃圾分类方法,一定是“此地”的办法,无论是传统农村还是国外成功的垃圾分类,都是建立在当地具体情况基础上。

或许我们可从城市粪便系统处理思路反思今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抽水马桶—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模式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众所周知,人粪尿是非常好的肥料,完全以化肥代替传统农家肥,对农作物生长及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均有不良影响。而上述处理模式对肥源的“一弃一替”,产生了诸多环境问题。据估算,中国水体污染一半来自生活污染,而人粪尿又是其中最重要的“肥源”。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系导致湖泊富营养化,进而出现严重水问题,太湖、巢湖等地蓝藻爆发就是典型例子。化肥生产过程本身产生环境问题,农田使用中的化肥流失也给环境增加新负担。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尚未完全定型,有可能在结合国情方面,探索出减少污染、增加回收利用的处置办法。从笔者调查情况看,一些地区正在探索新的方法,如无锡某公司利用新安街道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生产液态肥。中国目前在使用化肥农药方面没有严格约束,因此食品安全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人们提出从“餐桌到餐桌”的理念,即把厨房餐桌上产生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后通过生物工艺处理,生产出生态、高效液态肥,再施用于农作物,实现循环利用。这一探索如能成功推广,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有可能走出简单的模仿方式而实现创新。

重视末端畅通

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某部分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整体功能必受影响。垃圾分类投放属于前端环节,处置属于末端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末端处置设施,垃圾分类处置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多年前,笔者带着研究生在校园里观察过垃圾收集全过程。学校师生相对而言比较了解环保也遵守规则,尽量按垃圾桶上的指示分类投放。但最终清洁工却把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垃圾车混合后送填埋场。原因很简单:该市还未建立起垃圾分类处置系统。废电池处置也如此,一些热心人士单独收集电池,但国内还没有电池回收利用企业,除部分电池暂时存放,大部分干电池最终还是进入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

从过去的分类实践看,多数从事垃圾分类宣传的个人、团体、机构并不清楚或考虑垃圾末端处理流程,甚至一些专业部门在具体设置分类垃圾桶时,也没有考虑最终垃圾的去向。最近我们协助某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发现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方面,市政府下达指标要求居民垃圾分类率在某年某月达到多少;另一方面,分类以后垃圾怎么处置,连一个明确方案都没有。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已进行半年,分出来的厨余垃圾基本可满足堆肥要求,但该市并未安装适宜的设备进行处置,垃圾分类普及后的处置困难,难以想象。总之,目前国内在推行垃圾分类时,往往就分类谈分类,缺乏前端分类与末端处置的系统整合。

从经济角度看,如果没有适宜的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就不需要进行前端分类,否则劳民伤财。从社会动员角度看,做一件费时费力却没有意义的事,很容易挫伤居民的积极性、增加居民不信任感。末端不通畅,即使花九牛二虎之力推动,结果依然是无功而返。若末端能打通,即使垃圾分类有困难,也能逐渐有效推进,且末端的信息反馈会强化前端分类工作。分类中存在的问题从末端处置反映出来,再反馈到前端分类,由问题来推动分类正确率,更可使居民充分理解分类的意义。可见,垃圾分类的实践逻辑是以末端可行的垃圾处置办法推动前端垃圾分类,而不是目前所通行的由政府或某个机构按照某种意愿,从前端进行宣传推动。

推进“干湿”两分法

从近几年探索看,“干湿”两分法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方向。“湿”垃圾主要指与饮食相关、产自厨房餐桌的垃圾,或称厨余垃圾。“湿”垃圾量因地域、季节、社会阶层而异,约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3到1/2。除厨余垃圾外,其余的就是“干”垃圾。“干湿”两分是基本思路,具体方法则因地而异。

为什么说“干湿”两分法是垃圾分类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干湿”两分法思路有望解决中国城市垃圾分类中的核心问题。首先,垃圾减量效果好,资源化利用率高。约一半的“湿”垃圾被分离出来,最终以肥料的形式返回土地,同时纸类、塑料类因为没有“湿”垃圾而方便捡出、回收与利用。其次,减少了二次环境污染。厨余垃圾单独处理,其余垃圾则可相对干净地收集、中转、运输和堆放。最后,节约垃圾处理总成本。“湿”垃圾就近处理,减少运输成本,且可减少填埋场渗沥液,降低垃圾填埋场污水运行成本。垃圾总量减少,也会延长垃圾填埋场寿命。对垃圾焚烧厂而言,不仅降低渗沥液处理成本,而且优化了焚烧垃圾的组分,提高垃圾的焚烧热值。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从技术角度看,分离厨余垃圾是推进垃圾分类的突破点。“易操作”是成败之关键,“干湿”两分法简单易操作。“湿”的概念与饮食相联系,菜叶果皮、剩余饭菜的生产空间主要集中在厨房、餐桌等,这与普通家庭厨房必备垃圾桶的习惯一致。

从组织方式看,垃圾分类试点应该率先在经济发达的地、县级城市进行。这些城市的管理层级比较少,内部差异性小,政府的协调能力强。“湿”垃圾终端产品与农业的结合也相对容易。特大城市的垃圾处置虽然最为急迫,但城市管理层级多,社区内部差异性很大,要达成理想效果,难度很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新方向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