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如何实行长效管理?
浙江省富春江镇茆坪村的吴大妈每天早上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带上村里准备的手套和铁钩等工具去村的污水池边转转。看看污水管网是否有渗漏,掏一掏窨井里的杂质,拔一拔池子里新长出来的杂草,修整一下池子里的植物,并做好工作记录。吴大妈是茆坪村聘任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理人员,负责这一行政村17个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工作。在桐庐,像吴大妈这样的工程管理人员目前共有233人,分布在140个行政村。
走进茆坪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整洁漂亮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人工湿地池内绿的旱伞草、红的黄的美人蕉,还有周边郁郁葱葱的木本植物,池边闻不到一丝异味,远看就是一个个小花园。自2009年桐庐县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以来,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无动力厌氧、太阳能微动力好氧等多种组合模式,在全县183个行政村建起了1700余个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工程建好了,如何管好污水治理工程,让它持久地发挥实效?桐庐县在如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选聘管理人员方面下足了功夫。桐庐县农整办出台《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明确了工程运维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求各村在本村范围内选聘1~2名工程管理人员。
《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工程的管理绩效与管理人员工资直接挂钩。县农整办负责工程管理绩效考核,每季度一次组织人员现场考核打分。县财政根据县农整办的考核情况将运行维护补助资金按"一季度统一支付"形式支付管理人员待遇。每个村的运行维护补助资金分为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维修基金两部分。除去管理人员工资,工程维修基金将暂存乡镇(街道)专户。待工程需整修时,由村两委提出申请动用。
像桐庐这样选聘熟悉本村情况的管理人员来管理这项涉及家家户户的工程,既解决了村内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又提高了管理实效。制度规定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资金使用到位、赏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起各村管理员的积极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