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限塑令”走过五年尴尬路
到今年底,“限塑令”发布已满5年,正式实施也4年有余。10月8日,记者调查发现,张家口市自带环保袋购物的消费者寥寥无几,集贸市场小商贩对塑料袋一直免费提供,即使大超市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但面对“不差钱”的顾客,效果也越来越差。“限塑令”发布五年,就像一个待嫁的大姑娘,羞羞答答一路尴尬走来。
政策
“白色污染”与“限塑令”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我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根据“限塑令”规定,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希望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并引导、鼓励消费者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商家
小商贩大超市“限塑”难
10月8日中午,记者在桥东区一批发市场看到,很多摊位为了招揽生意、方便市民购物,都免费提供塑料袋。市民也似乎早已习惯了商家提供的便利,鲜有自己准备环保塑料袋者。一位摊主说:“给顾客提供塑料袋成了一种惯例,别的摊主都给塑料袋,我要是不给,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大型超市对塑料袋进行收费,是否能起到“限塑”的作用?在某大型超市出口处,消费者在收银台旁边排起了长队,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时间里,购买物品多的消费者多数都选择从超市购买塑料袋。一位收银员说:“对于两毛钱一个塑料袋,很多消费者都不会太在意。”某超市营业员介绍,“限塑令”刚开始实施的时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购买使用塑料袋的顾客明显减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顾客似乎对花钱购买塑料袋已经习以为常,现在塑料袋的使用量比5年前少了一些,但效果却不理想。“5年来,‘限塑令’仅剩的成果,就是大型超市的塑料袋由免费变成了收费。”
市民
是“习惯”还是“陋习”?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市民已经形成的购物习惯和淡薄的环保意识,也是塑料袋使用屡“限”不止的原因。市民张女士说:“自备环保袋太麻烦,商贩提供免费塑料袋挺方便,拿回家还能装垃圾,多省事。”市民赵女士说:“我一直没有自带环保袋的习惯,去大超市买东西就花钱买塑料袋,花不了多少钱还方便。”而当记者提示频繁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时,一些市民表示深知这个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又很难做到,耐人寻味。市民方先生说,在环保和方便之间取舍,很多人更倾向于后者。这样一来,市民买东西时照常买袋不误,你限你的塑,我买我的袋,搞得“限塑令”灰头土脸地陷入尴尬境地。
说法
破解难题尚须良策
“限塑令”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在生产、销售、消费多个环节存在问题,我市市场上销售、使用的违规塑料购物袋均产自外地,本地尚无正规生产制造塑料购物袋的企业,因生产塑料购物袋的工艺并不复杂,生产者多为家庭式作坊,容易隐蔽,给生产环节的监管带来难度。在销售环节,批发商向商贩销售塑料袋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也使工商部门的监管较为被动。由于塑料购物袋的替代品无纺布袋和可降解塑料袋比超薄塑料袋的成本高出几十倍,商贩销售商品时都是无偿赠送,由此价格便宜的超薄塑料袋备受“青睐”屡禁不止。再之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违规塑料购物袋从生产到使用,虽“有阻”,但可“畅行”,“限塑令”面临窘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市质监、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在工商、质监部门加大查处力度,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的同时,不妨借鉴一下外地经验,由各农贸市场的主办者统一制作、定点销售符合规定的塑料购物袋供消费者使用,从中间掐断违规塑料袋的流通,可能是破解“限塑令”有令难行的良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