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农耕用地
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农耕用地。
“中东部地区、矿山开采冶炼区的土壤负荷已经到达极限了,约70%的土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宋云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指出。
今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历时6年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活动认为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我国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属污染为主。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和矿山。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数十年来,落后粗放的采矿方式,导致了矿区及周边土地重金属污染严重。比如云南、湖南、广西、四川等都是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14个省份被列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对象。这是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目标是2015年,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2007年水平,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的耕作者切身感触颇深。
福建省南平市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农民老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觉得农药残留是当地土壤最主要的污染问题。
“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一年比一年多,土地一年比一年硬,挖下去土都是结成块的,已经成了恶性循环。”老吴说。
农民们较常采用的方法是施加有机肥。老吴目前跟一家食品公司合作,在土壤中施加一种农药分解剂,能够分解土壤中的农残、工业化过程中的重金属污染。
但专家认为,这种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土壤修复,只能称之为对土质的提高和改良,根本无法去除土壤内的重金属。
重金属不会自生自灭,也不能降解,通常意义上的通过向土壤内添加某些物质,顶多是使重金属从活跃状态降低,暂时达到食品安全,但事实上重金属还是存在于土壤内,陈能场告诉本报记者。
一位土壤修复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比起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修复,农业用地修复要复杂得多,成本昂贵。
工业场地修复一般比较便宜,价格大约在800~1000元/立方米,只需要把重金属元素尽量固定在土壤内,不让其随着土壤的移动和地下水流动扩散即可。
但农业用地非常麻烦,仅仅是把重金属元素固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植物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此,要恢复土壤的植被功能,必须要把有害物质彻底去除。
理论上讲要将整个土壤翻出,“一寸一寸地去除”,价格也根据污染的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政府或者个人弄不起的原因,上述负责人说。
因此,与他的公司合作的主要是一些政府部门,由于当地的农用土地遭到严重的工业污染,比如泄漏事故等,才会主动要求进行土壤修复。而对目前已经普遍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即便是有,也不会有政府部门主动要求化验或修复。
“技术现在是完全成熟的,但钱是难题。土壤修复正常按照50公分的深度计算,全国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用地有多少啊,这是一笔巨大的投资。”上述负责人表示。
陈能场说,当年日本“痛痛病”爆发的地方,将863公顷重金属污染的耕作土壤全部换掉,历时33年,花费407亿日元。但这样的方法显然不适合中国目前的现状。
但是,他认为通过技术,对种植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再加上政府加强对农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的严格检测,也能够降低污染作物进入市场。
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对生产出来的大米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超出一定安全范围的,严格销毁;介于一定范围之内的,可做工业原料使用;只有在安全标准之内的,才可以流入市场销售。
这样的代价并不算昂贵,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难度还是国家各项管理、制度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肯花多少钱的问题。“涉及到整个政府的运作,资金从哪里来,对农民怎么补偿,谁来做,做出来的效果怎么评判,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