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徐铭拥:青年视角看国内环保NGO发展现状

更新时间:2013-01-07 07:36 来源:和讯网 作者: 阅读:1099 网友评论0

2012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风险资本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协办的2012第二届世界青年低碳论坛在北京召开。前CYCAN官员、参加过德班会议的NGO组织代表徐铭拥从自身经历出发指出当前中国NGO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向。以下为徐铭拥演讲全文。

自2011年3月起,我以一名项目官员的身份加入了环境领域中国最有影响力青年NGO——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简称CYCAN),在此兼职的1年半的时间里,参与过一些环境相关的项目,接触过一些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有环境NGO的工作者、社会企业家、研究所研究员以及政府官员。在参与这些工作和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中,对于NGO这个社会组织类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NGO的社会地位、工作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将分四部分介绍我眼中的NGO。

一、最具影响力的青年NGO——CYCAN

CYCAN由7个优秀的青年环境组织于2007年8月,结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发起成立,是中国第一个针对青年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非营利性组织。

自CYCAN成立以来,超过450所高校曾参与CYCAN组织或发起的活动,直接参与学生人数上十万人,间接影响人数超过百万人次,有力地推动了青年人了解、认识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进程,并为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CYCAN从一个学生志愿者团队逐渐成长为一个青年环保非营利性组织,逐步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不断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项目,为推动中国青年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而不懈努力。

在2010年5月,CYCAN走上艰难的机构改革道路,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在各界同仁的支持下,于2010年7月4日成功召开改革会议。改革会议确立了“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的治理结构,制定了《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过渡期章程》,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及新的秘书处执行 团队。

改革后的CYCAN把自身定位于青年行动的推动者,促进者和协调者,致力于为一个成员驱动,民主治理,广泛参与,积极创新,开放透明的青年气候行动网络搭建平台。

CYCAN在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指导之下,秘书处下设四大部门及一个地区分部,分别是运营部,主要负责日常行政、人事、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媒体部,主要负责网络平台搭建、媒体宣传、宣传设计等工作;项目部,主要负责组织项目的整体运作;国际部,主要负责参与国际会议、国际组织沟通交流等工作;华南分部,是2012年建立,作为分管华南地区的事务管理。

二、所参与的NGO项目

在CYCAN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活动主要有四项,分别是第三届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的筹办、赴新加坡代表中国青年参加世界青年领导力峰会、赴南非德班参加COP17气候变化大会,在这其中担当了不同的角色,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上述的工作中,校园节能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依据此项目我们想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了近4万元的项目基金。本项目共涉及四所高校,以竞赛的方式进行促进。校园节能的主要流程是:首先在收集校园能耗的相关数据,根据建立能耗指标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出校园能耗水平和用能结构,设计相关的问卷和访谈对于学生和能耗相关负责单位个人的行为和体质进行了解,分析能耗水平的原因,对学校整体用能进行合理的规划,提出解决相关能耗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校方提供建议。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其一是与人沟通的问题,这里的人主要是我们所讲的利益相关方,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其主要利益相关方是用能者(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等)、管理方(校方领导、后勤部门)。学生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用能习惯,并且使他们接受提出的建议而改变一些行为,而管理方的问题则是如何与他们沟通获得数据,同时提出的建议能够被他们采纳。其二则是操作方面的问题如何设计能耗指标体系、如何评判用能水平。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觉得应该在实践中解决,而不能总是坐而论道。

在项目筹备的过程中,我学会了,首先要明确项目的目标,校园节能项目的目标主要有三,建立校园能耗评价体系,提出校园节能规划,整理校园节能行动方案。再次我们还要明确项目的背景和客观条件,进而提出有效的行动方案,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按照不容成员的擅长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是项目效率得以提升。

除了负责校园节能项目之外,我作为嘉宾联系部主管参与筹办了第三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在筹备过程中,通过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了解了一些环境领域的工作现状及研究现状,同时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以及如何做出应急预案。

同时在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青年领导力峰会,与外国的青年进行了交流,发现外国的青年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参与这些会议,同时他们对于环境问题有很大的热情,也很认真的参与研究,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能源大国有一些不正确的了解,他们大多会抱怨中国的能源消耗导致的气候变化影响了他们周边国家的环境,我很怀疑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仔细思考之后,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西方舆论的宣传,环境领域的舆论话语权主要还是有西方媒体把控,他们背后有很多对中国的不了解,以及政府在后的支持;其二是由于屁股决定脑袋,参与会议的外国学生,往往也是他们国家优秀的代表,他们所持的很多观点有一些官方色彩在里面,当然我不奢求能够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希望能够强壮自己,在未来能够把我自己的话语权。

我还在2011年11月底作为青年观察员,赴南非德班参加了COP17德班气候大会。共两周时间感触良多。起初我对气候变化大会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希望能够在整个缔约方会议进程中真正起到一次有实际性进展的作用。但是到了现场,我才慢慢发现,这都是不知情的人的幻想。在整个12天的会议中似乎前十天都是闷声不响的,只有最后的三天才开始极度升温,但最后又草草收尾,这人遗憾颇多。参与气候变化大会主要分为三类人群:政府工作人员、NGO工作者、媒体记者。其中政府工作人员作为大会的主体部分并没有太多的努力,反而NGO的行动正在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之后我的出了以下的结论:

1、 就政府而言,中外的国家分别绑定在自己的利益集团下面,需要考虑到自己集团的核心利益,同时还要考虑自己国际的利益。但是利益集团之间往往都是在打太极,相互推卸责任,自己却不担当,缺乏雄心勃勃的目标,让人们很失望。

2、 就NGO而言,显然外国的NGO要比国内的要专业的多,无论是专业程度还是其影响力,都不是国内所能比拟的,外国的NGO人员大多都是这个领域跟踪了很多年的专家元老,他们的观点和专业性是比我们强的,国内的NGO确实在专业性和经验上都有很多的不足,遇到突发的挑战又是很难应付,尤其是在外交语言的拿捏上还欠火候。同时,由于国外的政府大多是通过竞争性选举上台的政党,而背后都是社会公民的支持,所以政府通常需要按照公民的意愿办事,在这样的背景下,NGO往往更容易与政府沟通,同时能够提出其意见硬性政府的决策,而其本身也可以作为政府的智囊,这也是国内NGO没有力度的表现。

3、 就媒体而言,国内的媒体显然更不具有专业水准。这个专业水准不是他们先文章的能力,而是缺乏专业背景,继而导致了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的素养欠缺。有些东西较为失真。国外的媒体相对成熟,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成熟的媒体更加善于做舆论的导向,与国内媒体人的“无心”失真相比,国外的媒体却是 “有意”失真的报道,充分体现了其掌控话语权的能力,有一些发达国家资助的媒体通过一些是真的报道对一些国家恶意的抨击,诋毁国家形象,我们国家经常是西方媒体的抵制对象。这不仅进发了我的民族自强情怀,还让我认识到了媒体舆论的力量。

三、我对国内NGO的认识

我一直是赞成环境领域的三权分立的观点的,这三权的代表方分别是政府,企业和NGO,我认为环境问题需要这三方的配合才能够真正的得到解决。本着这样的前提,和自身能力的考量,我首先选择进入准入门槛相对最低的NGO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在青年NGO工作的时间内,我对NGO有了更多的了解。

首先,中国的NGO大多数缺乏专业背景。许多NGO的从业者的专业背景大多不是与环境相关的,少部分精英是具有环境相关的海外学术背景的工作者。这两个群体特点鲜明,前者虽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具有较大的热情从事环境相关的工作,但也由于专业受限,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直接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工作,他们从事的活动往往停留在宣政策宣传、公民运动等方面的工作;后者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其中一部分人并不是热衷于NGO工作,从价值层面讲,并不完全认同其工作,另一部分比较认同NGO工作的人,大多数工作较不稳定,跳槽很频繁,而经常工作的对象往往是由国际背景的NGO,例如GREEN PACE、WWF等,因为往往这些国际组织的薪酬更高,影响力更大,本土NGO优势不大。从侧面可以看出NGO难以留住人才原因。

其次,国内NGO的发展尚缺乏合适的环境。国内的环保NGO往往处于比较尴尬的角色, NGO不太受到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接触的对象更多的是与社区公民和社会企业打交道。而我以为,NGO本应该担当的角色是以一个第三方身份监督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解决相关的问题。这样的NGO才能够搭建出一个三方合作的环境保护结构,使之更加有效的、高校的发挥作用。

最后,国内的NGO合作意识非常强烈,大多数本土NGO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同时,还意识到同一领域大家所善长的方向有所不同,寻求合作有助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所以,很多的本土NGO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抱团之势,共同解决一些环境领域的问题,例如“C+通往2020”的节能减排项目就是有国内NGO联合发起的,旨在通过行动帮助政府完成其既定的减排目标。可以说这标志着国内NGO的发展正在走向强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徐铭拥:青年视角看国内环保NGO发展现状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