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注水残渣变身资源宝贝
2月16日,中石化中原油田采油五厂集输大队大队长常海洋像往常一样来到胡二污水站,如今,这儿已经看不到一撮污泥了。而以往,一到雨天,院子里堆的满满的注水残渣到处流,不穿雨鞋无法行走。污泥哪里去了?
废渣 “吃干榨净” 变废为宝
“中原油田每年新增注水残渣4万吨,前几年污水站随处可见一堆堆注水残渣,一到夏天,气味真是让人受不了。”油气技术部油田注水科科长瞿定祥说。
中原油田现有13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水11万立方米,每天产生注水残渣110吨。
前些年,油田利用污水处理产出的污泥残渣烧制石灰、铺路、固化处理、焙烧建筑砖等多项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试验,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油田的持续生产,虽然每年注水残渣产生量逐年减少,但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注水残渣将会给生产和周边环境带来影响。中原油田科研人员决心将这些注水残渣变废为宝。
经过化验发现,油井中产生的污泥含有大量的钙质、泥质成分。“如果有效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油井含水率,还会增加原油产量。”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高中渗所副所长陈勇浩说。
为此,中原油田2012年采取调剖等措施加大注水残渣处理力度,全年无害化环保利用4.6万吨。
“截至目前,注水残渣存量由年初的0.983万吨降至0.35万吨,有效缓解了环保压力。不但把每年新增4万吨注水残渣‘吃掉’,存量也在慢慢减少。这样下去,用不了两年,注水残渣没有了存量,产生了就被及时‘吃掉’了。”瞿定祥满怀信心地说。
含油污泥变身原油增产利器
“文23—7等3个井组实施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措施,成功填充含油污泥30吨,预计单井措施增油可达300吨以上。”陈勇浩说。
该科研项目总项目长、中原油田油气技术管理部主任陈宗林对此评价,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可将油田含油污泥制成一种新型调驱剂注入地下,既可以实现原油增产,又能彻底解决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它的研制成功,为注水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项新的绿色保障技术,标志着我国石油企业在打造绿色油田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2年初,中石化为解决这一难题,将研究含油污泥处理的课题列为采油工程先导试验项目之一,中原油田承担了“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这一重大科研课题。
项目组在对中原油田6个采油厂的含油污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2012年5月完成了含油污泥填充凝胶颗粒的合成工作,并在室内试验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确保降低油井含水、稳定原油产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无害化处理含油污泥、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改性污泥调剖技术33口油井应用中,有18口见到增油效果,累计增油2576吨。对油田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源头上降低污水残渣排放
“注水残渣矿化度高,含油多,直接外排会影响周边环境。”采油五厂注水科科长卫拥军说。
油田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和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目前已被国家列为危险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始终是油田开采中难以解决的一大难题。把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已成为石油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卫拥军介绍,残渣中原油与污泥紧密裹挟在一起,单纯依靠物理方法难以分离彻底。要降低污泥中含油量,只有从源头着手,污水在进入污水处理流程前尽量降低其含油量,来达到降低污泥残渣中污油含量的目的。
中原油田13座污水处理站,以往在对污水处理时全部按“三段式”污水处理工艺改造,即“自然收油——混凝沉降——压力过滤”。
科研人员根据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工艺现状,在目前重力收油工艺单元后增加一级深度除油工艺,进一步降低污水中含油量,确保残渣含油量达到项目要求的小于0.8%的目标。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气浮除油效果显著,最后选定胡二污水站进行注水残渣除油现场试验。
油田科研人员利用气浮除油原理在胡二污水站进行污泥除油先导试验,达到降低污水含油的目的。
“胡二污水站利用以往闲置事故池进行流程改造,利用气浮除油方式,使污泥含量达到0.7%以下,比国际先进水平美国注水残渣处理含油量0.8%的标准还低。”卫拥军说。
如今,胡二污水厂每天处理3吨注水残渣,实现油田污水处理的环保清洁生产,年产生经济经益达到50多万元。
“以后,油田产生的注水残渣将不在是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再也‘闻’不到油味了。”常海洋高兴地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