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后中国的环境保护能否实现大发展?
中国经济在过去10多年的高速发展,付出了严重环境污染和过量资源消耗的高昂代价。环境污染已先于GDP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并对国民的生命健康及今后的经济持续增长形成了巨大威胁。
2005年12月,广东北江韶关段严重镉污染;2006年9月的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年5月,太湖、巢湖、滇池爆发蓝藻危机;2009~2011年,陕西、湖南、福建、安徽、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几千名儿童血铅超标;2012年,山东企业用高压水井向地下注污水事件;2013年初,中国大部地区发生严重雾霾。
上述一系列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只是中国近10年环境污染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目前中国70%的江河湖泊都受到了严重污染,90%的城市地下水被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1/3的城市受到酸雨影响。
中国政府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并将2013年GDP增速降到7.5%,治理环境污染是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3月29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把让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环保自然成为2013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空气污染
目前,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60%以上,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2.5是主要大气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和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增长。所造成的大气污染,需实行联防联控。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和周建、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等提交了“关于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提案”。建议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尽快实现煤炭消费总量零增长,重点是发电供热煤炭。促进发电企业技术升级,提高能效用水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严格控制并尽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不再审批自备电厂,调整产业布局。
重庆电力总经理孟庆强提出,加快特高压建设,将西南地区的水电、“三北”地区的风电等清洁能源,及西部、北部的煤电输送到中东部,既可以减少煤炭运输污染和尾气排放,又可以减少东部地区火电数量和雾霾等环境问题。
环保部也出台了2013年的产业政策,从3月1日起,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9个省市重点控制区域内的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重污染行业及燃煤工业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
另外,国务院将在6月底和12月底前分别出台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国五柴、汽油标准,到2013年底,全部成品汽油必须达到国四标准。
民建代表建议,对特大城市实施汽车总量控制,加快落实油品质量升级,设立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基金。从成品油消费税中划出部分资金,补贴生产、销售、使用高标油而增加的成本,刺激高标油品普及。
2013年,北京的节能环保支出预计为65.1亿元,增长3.0%。其中20.6亿元支持节能减排综合示范重点项目,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PM2.5大气污染物监测,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等项目;21.4亿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等。
中科院欧阳钟灿院士表示,中国目前的环保法规不健全。很多大企业可行性环保评估报告形同虚设,背后有权钱的较量,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管。
水污染
城市与农村的地下饮用水由于受到重金属、化肥和农药等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并引起了各种癌症异常高发、不孕不育和儿童发育不全等重大疾病。水专家表示,净化已污染的深层地下水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需数百年的时间。
目前,由于废水处理成本高;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地方政府出于当地经济增长及政绩考虑,监管通常采取民不举则官不究的纵容态度。因此,造成废水直排情况很严重。
2013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将作为综合考评地方政府官员的一项依据,5年为一个考核期。另外,2013年的“十二五”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规划也将出台,工业废水治理投资为1292亿元。
治污资金缺口巨大
总体看,2013年中央财政节能环保支出预算约2100亿元,占7万亿财政总支出的3%。主要在大气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等领域。而这2100亿元既包括节能,也包括环保,资金数量明显捉襟见肘,尤其是社会重点关注且需大量投入的工业、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领域。
此外,财政部财科所长贾康表示:同样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环保企业并未能享受到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那样的所得税优惠。政府应将环保企业所得税降至15%,并免征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及所占土地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由于环保产业所需资金巨大,所以还应重视吸引民间资本的投资。
中国治污难的原因及对策
政府过去10年在环保方面投入了4万亿巨资,但污染情况却日益恶化。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各级政府与企业相互勾结,唯GDP和利润至上,缺乏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只看眼前不顾未来,是几成中国无法承受之痛的严重环境污染的最根本原因。
通常在环保事件曝光后,相关环保治理标准和法案才出台,环保监管部门才会被迫过问,且还要按地方政府的旨意“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环保部、卫生部、水利部等官员经常在未经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就第一时间出面“澄清”,表示排污企业已达标,或污染情况并没有严重到影响民众生活和健康的程度。企业也就因此更加有恃无恐地继续排污。实际上除了空气不得不吸外,这些官员自己都不敢喝被污染的水,不敢吃污染土壤种出的粮和菜。
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表示:“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
欲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首先必须建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理念,然后①根据中国目前污染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②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和监督管理机制;③将防治污染作为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④各级管理机构要确保治理污染投资的落实;⑤提高排污费用,促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⑥让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及其监管机构负责人承担法律责任;⑦让当事企业所受的经济惩罚,包括给受害者的赔偿,远高于其违法排污成本。同时,有必要认真总结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再犯他们曾经出现的严重错误。
笔者认为,中国应虚心向近邻日本学习,他们有先进、完整的关于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治理的经验、技术和设备,最重要的是日本政府、企业和公民的环保理念比中国强很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