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明:对中小吨位垃圾焚烧市场充满信心
2013年7月23日-26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受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委托,谷腾环保网联合多家媒体,全面出击本届环保展,并采访了行业内的精英人士。
23号下午,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浙江泰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鲍海明先生。
以下是访问实录:
经济日报:鲍总请您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鲍海明:大家好,我是泰来环保的鲍海明,非常容幸跟媒体朋友见面,首先来介绍一下我们泰来环保所从事的事业。泰来公司创建于2005年,08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公司产值达到1.9亿,特别是去年公司的产品迈出国门,去年在伊朗副总统访华期间与我们签署了合约,总价值达到1.6亿美金。
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市场上对中小吨位的技术有非常强烈的需求。特别是从我们所处浙江省的情况来看,因为我是浙江的企业,对浙江市场相对比较了解一些。我们省50%的市场都是所谓的中小吨位的市场,特别是县级市、乡镇垃圾一天的残存量都是300吨以下的,我们能够满足300吨以上市场需求。对300吨以下的市场,我们最近在做海岛的项目,舟山岛是乡镇的垃圾,每天产生25吨垃圾,我们去做之前每天为了把垃圾问题解决,他们建专用的码头、船舶和车辆,是非常麻烦的,而且成本非常高。现在用我们这个技术,把海岛的垃圾问题彻底给无害化解决了,而且还能产生能源。我们平均一吨垃圾能发300度电,海岛地区我们不发电,我们就是垃圾产生的热量直接用于鱼的烘干,一边帮他们垃圾问题解决了,一边又解决了他们的能源问题,所以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
经济日报:投入一套设备大概需要多少钱呢?产出比怎么样,你能介绍一下吗?
鲍海明:我们行业里面实际上有这么一个概念,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用国外进口的装备投资是60万到80万一吨。国产设备现在基本上做到35万到40万一吨,我们的技术争取做到20万到25万一吨。
经济日报:还是很物美价廉的。
鲍海明:对,因为这个完全是我们自有的知识产权,是完全国产化的技术。日本同样的技术它的价格是我们的10倍,所以我们以后更多的除了开发国内市场以外,更多的瞄准的是国外的市场。像现在我们在做伊朗的厂建完以后,整个国家就62个城市,除了两个城市人口多一些垃圾量大一些之外,其他多少300、400吨位的市场,我们技术装备完全可以满足它的市场需求。
经济日报:你这种技术跟大吨位燃烧炉技术相比,除了更适合中小城镇之外,在大城市里面有它的优势吗?
鲍海明:有了小吨位又环保、投资又省的技术出现以后,整个市场格局会慢慢变化,不一定非要往一个地方处理,垃圾又不是什么好东西。
经济日报:你对目前垃圾焚烧市场格局还是挺有信心的?
鲍海明:对,你产生的垃圾自己解决,不要把垃圾拉到我这边解决。所以我们中小吨位的技术可以满足这个市场的需求。
经济日报:在技术性能上相比,更大吨位的相比呢?
鲍海明:更环保。我给你举几个技术指标,我们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100度,传统的只能烧到900度,所以我们的排放指标,我们的飞灰大家都知道是危险废物,飞灰的处理成本非常高大概是3000块钱一吨,我们的产生量只相当于炉排炉的几分之一。所以方方面面的指标,我们都优于传统的技术,当然我们不是说它不好,它是适合烧大吨位的,我们就适合烧小吨位的。
经济日报:那你能不能现在估算一下中国的中小吨位市场前景有多大?
鲍海明:中小吨位的垃圾占了整个垃圾市场的50%,也就是说中国50%的市场是中小吨位的市场,当然这些市场现在主要是以填埋为主。我坚信,除了西部地区之外,东部地区沿海城市,它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再让你浪费填埋。
经济日报:而且填埋有很大的弊端污染很严重。
鲍海明:填埋是永久性的城市的毒瘤,你得永远提防它们,如果它破裂了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从基础的角度来讲,处理垃圾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垃圾焚烧。而且我现在给地方政府出主意,一个填埋场配一个垃圾焚烧厂,这个城市的垃圾基本上可以长治久安,用焚烧技术做减量化和无害化,填埋场是作为预留,我们现在给很多地方做,我们可以把原来填埋的垃圾挖出来烧掉,把填埋场的空间腾出来,让城市垃圾有永久的归属。
经济日报:听了你讲的技术,我觉得中国环保产业又有了新的希望,前几年在大型的吨位焚烧设备,中小型的焚烧设备出来国家有没有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呢?
鲍海明:我们已经报了国家863计划呢?
经济日报:是什么时候呢?
鲍海明:去年,现在跟国家发改委联系,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主推的设备目录里面去。
经济日报:看起来你们公司的产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具体到未来你们还有什么的发展目标和怎样的技术需求呢?
鲍海明:我们现在正在宁波建每年能够产30到50台套的产业化基地,因为拿土地也是拿了两年才拿到,我们今年公司准备投1.2亿建产业化减低,占地大概50亩,以后能够形成的产能大概是50台套,我一年能够提供50条生产线的产能,这是一个很大的产值。但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些BOT的项目,因为现在很多资本都在跟我们联系,愿意给我们投资。包括北京的中间人也要给我投。
经济日报:你对未来的发展还有什么建议吗?对于这个行业来说。
鲍海明:希望国家给中小吨位市场一个出路,因为原来环保部是300吨以下不让做焚烧,我们现在要突破它。我跟环保部领导沟通,以前不让做是因为没有技术,现在有了技术不让做就没有道理,而且现在市场需求也非常强烈,浙江地区很多200多吨的县都要做焚烧,填埋已经没有出路了,也没有地方。
经济日报:这个工作进展顺利吗?你感觉国家什么时候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鲍海明:我觉得有希望,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我觉得先把垃圾问题才能美丽,垃圾问题不解决怎么也美丽不起来。
经济日报:加拿大的垃圾处理有可借鉴的地方吗?
鲍海明:没有什么可借鉴的,我认为加拿大只不过人口少,所以它的环保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全世界环保做的最好的是日本跟德国。
经济日报:德国主要是大吨位的燃烧吗?
鲍海明:德国跟日本的国民素质决定了垃圾处理相对比较容易,因为它的垃圾分类非常彻底,所以做资源化这块做的很好,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每个城市都有庞大的群体,中国的垃圾是全世界最难处理的垃圾,热值多,黏呼呼的东西多。你把这个垃圾在中国推行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跟我们现在的发展水平也是不相称的。实际上还是把它烧掉,这是最好,也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经济日报: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我觉得你说的太完整了。
鲍海明: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希望政府能够支持我们这样的企业,这样能够发展的更快一点,我们每年可以多建一些垃圾处理厂,多处理一些垃圾。
经济日报:我们媒体应该呼吁一下,让中小县城的领导更加有这方面的意识。
鲍海明:实际上作为国家来讲,对中小规模的垃圾市场应该重视,从技术上要鼓励突破,然后在国内进行推广。有时候我们讲,在国内我们做的还不如在国外做的好,老外很简单,老外看我们的样板觉得不错,老外就跟你签约了。我们伊朗的项目看了几次都跟我们签约了,他们就看工程,觉得你的技术好,环保方面都非常好就跟你签了,中国的情况比较复杂,中国的市场非常大。
经济日报:推广不太容易。但是还要对祖国的市场抱有信心。
鲍海明:当然,我们是要坚决的做祖国的市场。
经济日报: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