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未来国民经济新支柱
自今年年初以来,雾霾天气持续不断,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居民对蓝天白云、河水清清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而这也成为当前刺激环保产业发展的巨大内生力量。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话来说,环保产业既是扫清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约束的“清道夫”,更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发展现状怎么看
环保产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室内环保业,如空气净化器的生产与销售,让我们在室内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土壤修复产业,清理受铅、铬等各种污染物污染的土地,让我们吃上健康的蔬菜瓜果;此外,还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据环保部的统计,2004年全国国有及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环境保护产业从业单位约1.2万家,从业人员近160万人。2012年环保产业产值达到8000亿元,从业单位3.5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十二五”后半期,中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速度有望继续维持15%20%,超过同期GDP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为32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0.54%;而美国环保产业产值为298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07%;德国环保产业产值为625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9%。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占GDP比重仍有较大差距。
环保产业是高度依赖政策引导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引导、鼓励和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
一是综合性政策。如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环保部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环保产业有效需求。进入“十二五”,《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重大环保规划密集出台,涉及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产业的重点领域。
二是环境经济政策。首先,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改革。税收方面,对从事环保的企业实施“三免三减半”(第一年至第三年免交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补贴方面,对脱硫电价以及脱硝电价分别给予0.015元/千瓦时及0.008元/千瓦时的补贴政策;财政部、环保部出台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扩大试点范围;发改委等部门继续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其次,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开放领域”,“鼓励外资投向节能环保等产业”。2011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将燃煤电站、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硝技术装备制造等列为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最后,完善环保投融资政策。自2010年开始,仅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每年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200多亿元。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利用外资等,实施环境保护工程。2013年上半年,支持湖南省发行专项用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的企业债券,累计金额近50亿元。
下一步发展怎么办
环保产业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其所肩负的治理环境污染、拉动经济增长、参与国际竞争的使命仍有较大距离。具体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例如一些膜技术全部依赖进口;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未来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有效的环境和经济政策切实得到实施,为此要着力把握好两个方向:一是政府必须将良好的环境作为公共物品来提供,履行环境责任,催生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二是要坚持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地方保护,吸引更多资金进入环保市场。具体措施包括:
环保部门要发挥监管和服务的核心作用。环保部门对辖区企业要一视同仁,根据区域环境改善的要求,制定适当的环境标准并严格执行。环保执法要实行信息公开,简化、规范办事程序,加快项目环评审批进度,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
加大政府采购政策实施力度,拉动需求。在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营等环境服务被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基础上,进一步将脱硫、脱硝设备等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强化环境经济政策,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投资方面,中央预算和地方财政都要加大投资,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如污水管网建设等。税收方面,落实和完善现有政策,研究并出台绿色税收政策,调整环境保护的优惠目录和进口免费目录,促进环保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方面,加快实施绿色信贷,完善环保产业金融服务,支持符合要求的环保企业上市,推动重点区域和高环境风险行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完善环保产业标准体系,鼓励技术进步。建立国家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环境工程实验室,加强环保产业标准研制和规范;设立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对环境污染治理急需的膜技术、监测控制系统等集中研发和突破;设立国家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奖励机制。
完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环保产业名录,扶植发展龙头企业,逐步提高环保装备和产品准入门槛。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和范围,引导和鼓励外资、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产业。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引导环保产业“走出去”。利用现有中日节能环保论坛、中德经济论坛等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快信息、技术和项目的交流,开拓其他环保交流论坛或机制。研究和制定《中国环保产业海外投资指导手册》,扶持和鼓励国内环保企业参与海外工程建设、运营以及提供综合环境服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