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类上市公司筹谋并购扩张
规模小、市场分散是目前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普遍特点。随着环保政策趋严,行业发展迎来机遇,通过并购实现跨领域资源整合成为行业的新潮流,多家环保上市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未来有并购计划。
据全联环境商会数据统计,目前主要环保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的市值低于50亿元,市值在200亿元以上的只有5家,去年全年盈利超过10亿元的仅三家,与国际环保巨头丹纳赫、威立雅和苏伊士等规模相去甚远。环保业内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技术再先进规模再大的上市公司,在国内环保细分领域能占10%以上的份额已属相当不易。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产业散、小等特点还比较突出。
为此,通过并购来做大做强,快速切入细分领域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中金公司研报分析指出,去年涉及环保领域的并购项目不足20例,今年至今已超过80例,环保产业新一轮并购浪潮已经掀起。在2013环保上市公司峰会间隙,多名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表示,公司未来有并购计划,多个项目正处于前期筹备阶段。
国电清新(002573,股吧)董事长张开元告诉上证报记者,去年收购的中天润博水务子公司有多个水务项目正在洽谈中,未来3-5年,将形成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务三分天下的主营业务结构。东江环保董事长张维仰也表示,公司在接洽一些并购项目。
并购必然需要资金。一位长期跟踪环保行业的券商分析师向上证报记者介绍,目前环保上市公司上市时的超募资金大部分已用完,2014年的资金来源将成为很大问题。另外,环保上市企业大多位于产业链中游,以项目建设承包和运营为主,近几年BOT模式成为主流,需要企业先行垫资,行业应收款占营业收入比例普遍超过50%。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对于以BOT等为主的环保企业,融资一直是一大难题,目前尚未有一家银行可以做完全的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直言。在此背景下,桑德环境(000826,股吧)等龙头上市公司倡议联合业内8-10家上市公司,发起成立环保产业的绿色民营银行,或通过收购地方城商行获得牌照。
有投行人士认为,成立环保民营银行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通过设立绿色并购产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是更直接的途径。华泰紫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陶军告诉上证报记者,公司今年设立了20亿元规模的并购基金,专注环保产业投资。明年随着新股开闸,企业估值更为合理,将参与更多项目的并购融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