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预警启动是否参考PM2.5的小时浓度?
自10月下旬期,合肥市民就饱受2013年秋冬季雾霾之困,对雾霾应急预案更是期待已久,12月23日,《合肥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发布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事关“呼吸之痛”,连日来市民对该应急预案极其关注,纷纷提出自己建议,“我看了应急预案的全文,发现参照指标一直是AQI,而PM2.5的小时浓度值被忽略了。”市民陈先生的想法,在读者建议中,很有代表性。参考指数AQI较滞后
陈先生告诉记者,在应急预案全文中,他都没发现PM2.5的身影。按照“预案”征求意见稿,应急将分四个级别,参照指数是AQI全市日均值。如果前几个小时的空气质量不错,即使后来污染严重,数值上升,但是平均值仍被拉下,这样就有滞后效应。
建议:同时参考PM2.5小时浓度
包括PM2.5、PM10等在内的6项污染因子,均是是监测1小时浓度值,也就是实时浓度,能表达当时的实际情况。南京早在今年元月份制定出台了应急预案,其预警启动的参考指标就是PM2.5、PM10等实时浓度值,南京预警分为三个等级:“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出现PM10或PM2.5分指数超过300”则启动红色(严重)预警。
应急预案只能缓口气
“预案只是应急,政府不能出台了个预案就万事大吉,治标也要治本。”不少市民建议,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应急预案上。记者从合肥市环保部门了解到,在重污染天气下,这些应急措施只能降低污染程度,“缓口气”而已,并不能“深呼吸”。
建议:尽早让空气质量达标
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应急预案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阶段性达标方案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据介绍,阶段性达标方案,也是今后5年的工作方案,目前,《合肥市环境综合质量达标阶段性方案》的初稿已出来了。
“防霾”常识众说纷纭
自从“雾霾”一词频繁出现后,各种健康攻略出现又被推翻。“开始说要戴口罩,我去买了,又说口罩不管用。”李女士说,既然已经被“霾”了,就只能应对了,但是发现没有任何“防霾”常识,有人说吃木耳有用,但是很快又有人说没用。
建议:尽快制定雾霾健康指南
“我想知道,政府有没有这方面的健康指南,给个权威的说法。”市民建议,“如果有,应尽快发放,最好能进入校园,成为学生安全教育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