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将实行改善环境三计划 涉及空气、水和土壤
1月22日,在上海“两会”以“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改善城市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专题会议上,19位委员争相发言,一半以上涉及如何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空气污染。副市长蒋卓庆表示,上海将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和土壤修复三大计划,改善上海的城市环境。
在专题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李惠萍呼吁对燃放烟花爆竹采取强制性禁止措施。
李惠萍认为,解决空气污染最根本的措施是减排,比如发展清洁能源,而眼下对于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燃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也必须高度重视,“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仅仅提出倡议还不够,应该有强制性的措施,就像治理酒驾那样,才会取得效果。”
其实,今年“两会”已有多位委员提出了有关控制烟花爆竹燃放的建议,陈旭、陈乐、刘艳、陈宁、石威、杨健、李伟文、吴珍美、张錡等9位委员就联名提案,取消官方性质的燃放烟花庆典活动,提醒市民在春节期间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甚至可征求民意,全面禁放。市政协委员何赛飞在建议全面禁止生产运输销售烟花爆竹,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同时,建议文化部门组织文化艺术专家、创意设计专家和民间民俗研究专家,设计更多能让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学的节庆形式取代燃放烟花爆竹的陋习。
在1月22日的专题会上,副市长蒋卓庆表示,上海将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项一项地来治理,今年将作为重要的起步年,重点是3个计划:一是已经发布的清洁空气计划,二是正在拟定的清洁水计划,三是土壤污染的修复。此外,还有长三角的联防联动机制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修订完善。
治霾建议
范贤彪:理清环保投入、人员编制
1月22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市环保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范贤彪在此次“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实现“四理”,理人员编制、环保投入、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治理规划体系。
范贤彪称,环境问题既要治也要理。他建议,理顺人员编制。“上海的区县区域面积相差10倍以上,全市10万多个污染源大多在郊区。但环保的人员编制、执法力量、职数安排几乎是一样的。人员编制应符合工作实际和需求,要有差别化特点。另外,现在有的区环保部门是安排人的地方,有的区环保部门是借人、混岗最多的部门。”
范贤彪认为还应该理清环保投入。如政府投入多少,企业投入多少,基础设施多少,配套设施多少,教育科研多少,公益活动多少,市和区县又是多少。这本账应细细盘点并向社会公布。
朱建国:可立法征机动车排放税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宽视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国表示,机动车排放已成为上海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上海应通过立法,逐渐对机动车排放征收相关税费,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减少污染源,并将这部分收入用于推进上海防霾治霾的科学研究。
在递交的提案中,朱建国建议重点针对“上海式污染源”推出举措,首先针对机动车排放,马上恢复世博会后搁浅的黑烟车检查和秸秆焚烧卫星定位机制。同时,淘汰高污染旧车,完善机动车尾气环保检验监管,将这一监管上升到市一级范围。
针对上海空气重度污染,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建议,在上海市推动机动车全面使用甲醇基燃料。
他说,研究报告表明,在每立方米空气中,每增加5微克PM2.5,吸入该空气的人早逝的风险提高7%。上海最近的PM2.5常在500微克以上。国家即将有大气污染法,且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如推出了国V标准的油料。上海市提出了本市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将推广清洁燃料的应用。
他建议,“车辆全面使用甲醇基燃料二甲醚和M85(含有85%甲醇的汽油)是解决大气污染的迫切需求。”他解释,甲醇是一种清洁燃料,二甲醚也可由甲醇生产。二甲醚和M85燃料尾气中硫、氮、颗粒物都大幅降低,且都优于乙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