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治污须动真格
空气污染的好处在于,你能瞧见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忽视身边日渐浓重的雾霾,或将其视为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表现出了明显的担忧。去年的“空气末日”是人们意识的一个转折点,当时PM2.5细小颗粒物的浓度上升到了西方国家安全水平的70倍。上个月,危险的高浓度雾霾又卷土重来。近年来,中国各地不时发生反对化工厂和有毒废物排放的公众抗议。就连部分官方媒体也开始批评地方官员没能完成他们的治污目标。
同时,也有迹象表明,习近平政府看上去对治污更当真。这届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污染可能引发公众不满。减少污染也符合中国政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让经济结构向消费倾斜的政策。习近平已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从现在起,对地方官员的评价不单要看经济增长,还要看环境改善。如果这得到落实,那将是一个进步。中国政府还要求掌握1.5万家污染严重的工厂的实时数据。
执政一年来,习近平巩固了权力,毫不留情地推进反腐运动。他应该可以对治污采取同样的手段。不过,治污面临一些重大制约。首先,中国对煤的使用(这是导致空气质量差的最大原因)几乎肯定还要继续增长,而非减少。没错,中国计划在已经运行的20座核电站外,再增加28座,此外还打算加大对天然气和水力发电的使用(这类能源本身并非完全没有环境代价),但即便如此,煤的使用量到2020年时仍会比现在增加近40%。
第二,中国可能只是在转移污染,而不是消灭污染(就像发达国家将它们的很多污染转移到中国一样)。中国政府已要求污染企业迁至西部地区,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过境北京的许多空气污染物来自河北省,该省现在已开始关停落后的钢铁厂。结果,上海的污染急剧加重,原因是临近的江苏省的钢铁厂重新启动了闲置产能。第三,雾霾只是人眼最容易察觉到的环境浩劫。土壤污染可能比它更严重、更难处理。许多河流也已成为生态灾难的牺牲品。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已经下降,可能已永远无法恢复。
中国多年来都在谈论环境治理。如果它终于动起真格来,那么有几件事情它可以着手去做。首先是有力执行现存法规。如果习近平对腐败可以“老虎苍蝇一起打”,那么他也一定能大力打击“脏老鼠”。除了将排污定为违法外,他还可以让排污的成本变得更高。征收碳税将是一个大胆举动——即便是西方国家的政府也难以实行这项政策,而在这一点上,中国集权式的指令经济可能具有优势。从长远看,中国环境治理能否成功,取决于其提高经济效率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治理环境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步伐——中国经济每7年就翻一番。中国需要迅速学习如何用更少的投入创造更大的产出。节能应该成为优先事项。
当然,这可能会有一些代价。中国要治理环境,就肯定会牺牲污染行业的一些工作岗位。危险在于,中共高层可能会认为,与清洁的空气、土壤及河流相比,它更需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将是一个错误。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