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政录: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建议启动对“较大的市”审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继民:《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通过增加“较大的市”来加强地级市层面的地方立法,可以有效补充全国人大及省级人大的立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上位法的落实与执行,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法律规范,突破地方发展瓶颈,为地方改革创新工作的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我国现有18个“较大的市”,自1994年以后,国务院再未新批准过“较大的市”。2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有几个市无论是城市规模、综合实力,还是人文和社会环境,都在区域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已经具备了申请成为“较大的市”的必要条件。希望尽快启动这项工作。
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副主席孙继业:法律是治理污染的依据和权威,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最近一次修订是在2000年,至今已经10多年了,早已不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比如,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没有体现PM2.5这类细颗粒污染物的防治,相关规定有待规范,而且处罚力度太小导致违法成本太低,对企业来说违法合算的多,有必要尽快修订。
让公众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和舞台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怀化市市长李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应有之义是,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通过制度保证人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公众有更多表达的机会和舞台。用法制约束权力运行,将减少权力侵犯百姓利益的现象发生。(据新华社)
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没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灵璧县高楼镇村民彭伟平:再苦再累都不怕,就怕没机会。有的企业招工对户籍有限制,这很不公平。(据新华社)
鼓励农业产业化企业参与农民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农民科技知识相对匮乏、接受能力较弱,而大型农业产业化企业掌握了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有许多试验示范项目、产品推广基地、专业经验丰富的技术推广人员等现场教学条件,对提高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训经费筹措机制,鼓励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打造培训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
完善启动质询等监督方式的实体要件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菁:人大对于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的监督方式”极少使用、长期搁置,有人认为这是不敢监督、不敢用,但我认为是法律规定不完善,对监督启动的法律要件规定不完善,在何时启动刚性监督没有标准。正因为监督启动实体要件的欠缺,使得启动这样的监督方式存在或然性和偶然性,使这种监督方式成为“拔不出鞘的利剑”。建议完善监督法中这种刚性监督启动的实体要件,比如在人大工作监督中,对一府两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执行决议、决定和落实审计意见的情况,要进行“满意度测评”,达不到标准的就启动监督。
加强“诉调对接”分流案件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高院副院长谢商华:2003年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08万件,2013年受理案件1421.7万件,十年间增长超过了75%。在案件增长的同时,法院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长,工作压力非常大。对此,应加强诉调对接的力度。诉调对接指的是把诉讼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接起来,建立一个大的调解体系,用以分流纠纷、分流案件。要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诉前。
举国体制有它的时代性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在过去中国资源匮乏的时候,为了拿更多金牌振奋人心,举国体制作出了贡献。我们不能否认它创下的辉煌,但举国体制有它的时代性。他说,我们为什么不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而摸索新的路径呢?目前,举国体制在小众项目上有辅助作用,比如体操、跳水,但不像足球、篮球那样有那么大的市场。这时候应该简政放权,市场能做的市场做,政府能做的政府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