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解析绿色保险中国式困局:污染企业不买账

更新时间:2014-03-27 09:10 来源:时代周报(广州) 作者: 阅读:1479 网友评论0

编者按:绿色保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而在当下的中国正成为最具潜力的保险种类之一。

不可否认,中国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污染形势,除开环保立法的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实施,绿色保险也是规避和治理污染的重要一环。最近,雾霾险被叫停之后,我国目前实际的绿色保险有两类,一类是环境责任保险,一类是船舶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绿色保险并不是为污染企业兜底,也并不能直接杜绝污染。

以环境责任保险为例,其核心内容是指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当然,这种玷污和污染是有严格限制的,保险公司只对突然的、意外的污染事故承担保险责任,而将故意、恶意的污染视为除外责任。

可见,绿色保险的意义更多的在于防范未然和污染之后的善后处理。

绿色保险制度在我国试点已有时日,然而实际成效却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绿色保险到底卡在了哪儿?是法律问题?风险问题?或是保险产品自身有缺陷?时代周报绿色版通过多方调查,继而推出绿色保险专题,试图弄清上述疑问。

近来,突发环境危机频发,广西、紫金、潍坊、青岛等地的一些企业相继陷入了环境污染与道德舆论的风波中。

这类事件带来不少负面效应,但涉事企业在处理赔偿、事后补救等过程中却显得“羞羞答答”。尽管被曝光后,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应对与妥善处理,不过,也常常陷入“纳税人埋单”的质疑中。

为什么企业常常不能直面自身的公共危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国内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处罚力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保险机制与意识缺乏,导致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所以选择了“消极应对”。

这个背景之下,环境污染责任险走到前台。

据了解,环境责任险与机动车第三方强制责任险类似,即由于被保险人疏忽过失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而给第三者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保险公司对第三者财产进行赔偿或对第三者人身伤害进行赔付的一种险种。例如,化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造成周边居民财产损失,由保险公司给予赔偿。

但保险公司却绝非仅仅是一个“兜底者”的角色。

“尽管环境责任险无法根除企业的污染问题。但保险公司要对企业的污染风险做评估、定价。承保之后,还要为企业提供改善建议、帮助其提高这方面管理水平。同时,保险公司还要对企业年审,进而促使企业提高环境责任意识。”一位保险行业专业人士称。

2007年,环保总局与保监会提出了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要求。2013年,两部门再次下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了“强制”的字样。但从推行到现在已过去6个年头,环责险在国内的推行依然步履蹒跚。

险企兜底?

一次环境危机由于保险公司的及时介入而得以有效化解。

2008年7月31日,湖南省一农药生产企业株洲昊华公司以4.08万元购买了平安保险公司“污染事故”赔偿险。仅仅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即9月28日,该企业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事件,污染了附近村民的菜田。其时,周边120多户村民前后分3批向企业提出索赔。

平安保险公司经过实地查勘,查证了污染损害事实,确定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并依据《环境污染责任险》条款与村民达成赔偿协议,10天左右将赔款支付到位,成为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获赔案例。

“当时一群农户很焦急,氯化氢挥发快,取证难,大家都在担心赔偿的问题,整个场面非常混乱。”平安保险一位知情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个案件中,意外是工人操作失误引起的,我们立刻启动了相关理赔工作,农户关心自己的损失,而得知保险公司介入后,情绪就相对稳定。”

但在国内,许多同类环境污染危机,却由于缺乏保险公司的介入,而导致赔偿的不及时或不到位,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保险公司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怎样跟受害者沟通都是处理危机的关键。”平安产险团体财产险部副总经理丁文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仅在环境污染领域,比如,通过维修还是召回?如何安抚消费者的情绪?需要比较专业的公关方式。而这种专业能力一般企业未必都有,如果购买了保险,保险公司能够帮助企业妥善应对、降低损失。”

据介绍,环境责任险的承保范围,还包括污染所引起的法律纠纷、清理污染等费用。“株洲案件中,并不涉及法律费用,因为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处理好赔偿问题了。如果企业不具备应对危机、赔偿的能力,最后对簿公堂对当事各方都不利。”丁文煜表示。

那么,保险公司是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替罪羔羊”吗?买了保险之后,企业就可以更加放心大胆、不顾及环境的情况下生产吗?

但事实正相反,环境责任险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企业不敢轻视对待污染问题。

“尽管环境责任险是无法解决根除企业的污染问题,最多解决的是第三方赔偿。但保险公司要对企业的污染风险做评估、定价。承保之后,还要为企业提供改善建议、帮助其提高这方面管理水平。同时,保险公司还可以对企业进行定期风险评估,进而促使企业提高环境责任意识。”一位保险行业专业人士称。

实际上,在环境责任险的角色中,保险公司也是污染的赔偿责任共同承担人,一旦出现污染危机,就要面对巨额的赔付。所以在环境责任险中,保险公司更多的是充当了服务者、监督者的角色,而不是“替罪羔羊”。

环保部与中国保监会在2013年1月21日发布《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已明确了保险公司的一项责任:保险公司应做好对投保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定期对投保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和重要环节开展梳理和检查,查找环境风险和事故隐患,及时向投保企业提出消除不安全因素或者事故隐患的整改意见,并可视情况通报当地环保部门。

推行困局

实际上,环境污染责任险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已经非常流行,因为企业一旦发生环境问题,面临的不仅是相关法律的处罚,还有受损民众巨额的索赔。

“国内处罚力度不足,对环境污染赔偿、处罚的标准不高,所以很多企业都不买相应的责任险。”一位保险公司高层透露,在保监会内部举行的会议上,不管监管层还是险企都觉得企业普遍有这种看法。

其实,只要简单查看一下最近两年全球污染危机事件,就能发现问题所在。2010年,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拿出200亿美元来善后。2011年,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被厄瓜多尔法院判决为其石油钻探造成的环境破坏负责,赔付86亿美元。而同期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被追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紫金矿业仅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

“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制造企业都清楚自己应该购买哪些责任险,不仅是环境责任险,还有产品责任险、生产过程中第三方责任险等。理由很简单,一旦出现这类问题,它们都可能会因赔偿而破产。”丁文煜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而在这种环境之下,尽管一些保险公司有这样的专业团队,但由于企业投入的热情不高,导致环境责任险成了“滞销”的险种,“很多企业以为就算出问题了赔偿也不会投入太多,所以它们不认为有必要买。”上述保险公司高层称。

诚然,环境责任险的规模与一个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法律措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丁文煜指出,“保险公司也是面临挑战的。除了企业意识问题外,还有定价、定损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简单来说,哪些环境污染、到哪种程度会造成的损失,需要赔偿多少损失呢?目前相关法规也还有些不够具体的。”

其实,保险定价是根据大数法则来确定的,即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据此,保险人就可以较精确地预测危险,厘定保险费率。简单来说,即很多风险单位来支援一个单位,保险公司承保的每类标的数必须足够大,否则,缺少一定的数量基础,就不能产生所需要的数量规律。

但是环境责任险在国内缺乏的正是这样一个“大数法则”。

丁坦称,“平安是在2008年开始环境责任险业务的,是国内首家开展的险企,规模在行业里也是相对领先的。但6年过去了,这险种在国内的规模依然上不去,业务开展有一定困难。比如,风险不够明晰的情况下,企业要求的保额高了,保险公司在不对价的情况下不敢轻易承保。而保额低了,一旦等到法律法规健全,又不能有效解决赔偿问题。”

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环责险的全年保费收入为1.46亿元,提供保障额度为225亿元。而2012年我国责任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184亿元,提供的保障额度是42万亿元。美国专项环境污染责任险每年的保费收入为40多亿美元。

强制必行?

“所有责任险种的推广都存在困难。”上述保险业高层坦承,因为责任险保障的是投保人以外的第三者,因此在国外,这类险种不乏强制投保。

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德国强制的责任险种有120多项,而中国台湾的强制险种也有80多项。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采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以及各地相关部门就已经开始了环境责任险的推进工作,在部分城市试点展开。2007年3月份,环保总局与保监会提出了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印发《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试点在更多的省市和行业展开。

2008年,首个环境责任险方案向保监会报备。2009年,湖南试点了一年多的环境责任险在长沙强制执行。随后江苏、湖北、湖南、河南、重庆、陕西等地也陆续开始了试点工作,2013年,环保部联合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尽管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但环境污染责任险在国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环保与保监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多个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投入市场。比如,平安保险40多个地区的分支机构中,已经有30多个参与开展了这项业务。

“我们希望环责险能在国家大法中明确强制地位,就像‘道交法’中建立交强险制度一样,在环境保护法中加入‘国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一句。”去年底,中国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产品处处长曹海菁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

实际上,2013年初,环保部与保监会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试点企业范围,其中包括涉重金属、石化、化学品、处置危险废物等企业。

不过,上述高层指出,尽管强制试点工作已经开始,但是执行力度并不够,主要推进工作还是要看各地方政府对此响应的积极程度,“实际上,具体工作,如向企业推广说明等工作主要还是保险公司在做。而保险公司则希望有更多的相关政策去支持。比如,纳入环评审核、对上了环责险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予以条件优惠等。”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也曾表示,目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不力,排污企业的投保意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应着重强调政府的作用。有了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环境污染责任险才能更加顺利地推行。

平安战略

“我们也希望这个领域对业绩有贡献,尽管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规模目前非常小,但这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实际上,当中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提高社会、企业的环保意识,帮助企业落实环保工作等,市场空间很大,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促进良性循环的工作。”丁文煜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平安发布2013年年报,其中显示,2013年,中国平安总资产为3.36万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18.1%。净利润达360.14亿元,同比增长34.6%。每股收益为3.56元。内含价值稳步增长,较2012年末上升15.3%。

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2013年,集团公司成功发行260亿元可转债,进一步巩固了资本基础,提高了偿付能力。”年报显示:平安集团及旗下平安产险、平安寿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4.4%、167.1%和171.9%。

2013年,平安产险参与船舶污染责任险全国统保,并成为船舶污染责任险统保三大出单公司之一,船舶污染责任险2013年保单数量2032单,保额达299.6亿元。同时,平安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有效保单笔数1332笔,保额达24.3亿元。

除了环境污染责任险和船舶污染责任险外,包括平安产险、平安银行的整个平安集团正向更多的绿色领域进军。比如投资领域,平安在信托直投业务中,以3亿元投资了山东一家大气污染治理、烟气脱硫企业。

再如,平安银行建立了绿色信托快速审批通道,对列入国家和省级的重大节能环保项目,优先安排审批,优先给予额度支持。据银监会关于绿色信托的统计,去年,平安银行支持绿色信托总额224.74亿元,授信128.97亿元。

绿色观察

中国富人正在逃离污染?

根据财富洞察力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富人目前的海外资产约为6580亿美元。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数字相对较低,约为4500亿美元,但该集团说,中国人境外投资额有望在今后3年翻番。

贝恩咨询公司数据显示,中国“超富”人群(资产在1600万美元及以上)中的一半在海外有投资。而早在2012年,波士顿咨询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调查就显示:2012年高净值人士拥有海外资产的比例为28%,2011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的中国人在中国拥有约33万亿元的资产,其中2.8万亿的资产已经转移至海外,约占中国2011年GDP的3%。

胡润研究院一月份发布的调查显示,64%的中国富人(身家千万级别)已经移民或正在计划移民其他国家,而两年前的调查结果为60%。胡润表示,污染和食品安全是移民的第二大理由,排在首位的理由是人们对于安全和财富保障的渴望。

而据专家观察,中国富人是为保护自己的财富、健康和家庭选择离开,后代和孩子是中国富人考虑比较多的问题,大部分中国富人移民,是在为孩子寻找更好的环境。

向发达地区流动一直是国际移民的大趋势。美国是拥有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每5个移民就有一个在美国。截至2012年,美国拥有的移民总数达到4578.5万人。1990年至2013年,北美地区的移民输入最为明显,所拥有的移民比例从18%提高到23%。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解析绿色保险中国式困局:污染企业不买账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