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暴露兰州水源之困

更新时间:2014-04-14 10:1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649 网友评论0

曾经有人称兰州石化为“黄河岸边的不老神话”,半个世纪前,兰州的石化工业建设选择了沿河而建的方式,总面积近28平方公里的兰州石化就矗立在黄河岸边。

此次水污染事故锁定区域距离兰州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西固区西柳沟黄河段)不远。

截至记者发稿时,由于自来水一厂至二厂北线输水管道已经关闭,仅有南线输水管道正常供水,造成水压不足,兰州市高坪地区仍然实行限时供水,兰工坪一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状况大概要持续一周左右。

几百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没有备用水源地,遇到突发水污染事件后的应急处置受到极大限制。兰州的第二水源地何时才能敲定?成为此次污染事件后,兰州市民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据兰州供水单位介绍,2011年至今,兰州先后因油罐车侧翻、柴家峡液压油渗漏和特大暴雨,发生过3次水源地污染事件。尽管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未造成大面积缺水,但可以预见,单一的水源地一旦遭到难以及时应对的突发污染,整个城市供水系统必将瘫痪。

此外,虽然黄河兰州段及兰州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目前稳定保持在100%,但兰州市供水水源取水口上游及周边依旧分布有工业企业30余家。准保护区内还有中核五〇四厂、兰州新西部维尼纶公司的两个工业排污口和14个生活排污口。这些都对兰州城区供水构成潜在威胁。

在今年召开的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瞿金叶等数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请求支持兰州建设第二水源的建议》。瞿金叶表示,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凡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均需要开辟第二水源。兰州作为特大型城市,至今尚未建设第二水源及替代水源,不仅与省会城市和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且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甘肃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请求国家支持兰州建设第二水源地项目的建议》。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淑菊介绍说,近年来,兰州在开辟第二水源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探索工作。

2013年年初,水利部综合事业局专家组对兰州生态水系建设进行了调研考察后,认为兰州市从刘家峡水库直接向市区调水项目条件成熟,技术可行。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支流湟水河入河口上游,库区水质为优质地表水,近Ⅰ类标准,库区上游无污染。近年来,水库所在地永靖县先后争取环保项目建设资金约1000万元,用于加大库区及周边环境监管力度,健全污水收集系统,拆除和关闭排污口,使刘家峡水库的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刘家峡水库水面高于黄河兰州段水面200米左右,直线距离约32公里。采用全封闭管道或隧道和管道结合等方式,可自流引水至兰州城区,不仅降低了供水成本,而且在电力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也能正常供水。

兰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研究编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刘家峡水库年入库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经测算,即使考虑到为城市发展预留的存量,也只需5亿立方米左右便可满足兰州调水的全部需水量,甚至彻底替代现有水源地,为兰州城区供水。

2013年5月,兰州市政府与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签订了框架协议,围绕供水水源、生态用水、污水处理和河洪道治理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将最终提出切合兰州实际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规划。

据了解,刘家峡调水工程线路全长72公里,总投资约80亿元。其中刘家峡到兰州32公里,投资约40亿元;兰州至兰州新区40公里,投资约40亿元。鉴于项目投资较大,有人大代表建议,将兰州市第二水源建设项目列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向国家和省一级申请资金扶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自来水苯超标事件暴露兰州水源之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