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威立雅水污染背后:法方不愿投入市民怨声载道

更新时间:2014-04-20 17:26 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 曹晓龙 彭俊勇 阅读:1393 网友评论0

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再一次敲响饮水安全的警钟。  

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副总经理闫晓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此次发现自来水苯超标是“顺带”检测出来的,显然,这不是假话。在自来水的常规检验中,原本就缺乏苯这一项。  

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当时计划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在此之前,我国规定指标标准仅有35项,至此开始增至106项。但是,即使根据该标准,常规检测项目42项中不包括苯含量检测,并且不会每天进行检测。苯含量属于非常规检测项目,一般半年检验一次。“顺带”检出苯超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侥幸。  

如果不是偶然的一次检查,危险可能就会被放过。  

“常规检测没有涉及苯并不奇怪,就像当年三鹿事件之前,奶粉中不会检测三聚氰胺含量一样。”按照规定执行或许没错,但对于兰州这样一座石化城市来说,苯含量检测应该是应有之义。  

而在兰州,更让人担心的是,作为单一水源地城市,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之时,全城停水的无奈不可避免。“一般来讲,城市应该有两个以上的水源地,或者与其他城市的供水系统实现互为备份,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此次兰州全城无水喝的尴尬”。  

不只是输水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在饮用水的整个生产和输送环节,水源、管网、入户,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环节又分别归不同部门管理。河流取水由水务局负责,处罚则交给环保部门,城市输水管道属于住建部门管理,取水入户则会牵涉物业单位,最终的污染检测则由卫生部门确认,九龙治水格局之下,兰州相关部门的反应已经不能算是缓慢。  

兰州之外,全国范围内,更让人担心的境况在于,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成为公害,小范围修修补补只能做到延缓事故的发生,几十年的历史旧账如何偿还,还未列入日程。  

水危机七日  

一场苯超标引发的自来水危机,席卷了兰州,成为当地人不愿提及的痛处。从开始到结束,一周时间内,从恐慌性抢水到理性探寻原因,兰州水危机在平静中走向结束的同时也敲响中国水安全警钟。  

被污染的自流沟  

4月15日下午,沿着兰州市南滨河路,从西固区到市区的路上,几十辆装载着满满瓶装矿泉水的卡车来来往往。路边多个居民小区停靠着供水车,居民们从家中拿出水桶过来取水。  

这里刚刚承受了一次自来水污染危机。  

“祸首”则是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以下简称兰州威立雅)的4号、3号自流沟出现了大量含油污水,从而导致兰州市供水环节中苯含量超标。  

兰州威立雅在水处理过程中,先从黄河水源地取水引流到第一水厂,经沉淀等初步处理后,再经自流沟引到第二水厂,再经过必要处理后由第二水厂出厂,然后输送到城关、西固、七里河和安宁等4个主城区供水。  

由于该自流沟有将近1公里位于西固区贾家堡的村庄土地下面,在此次水污染危机中,贾家堡首当其冲。  

“目前村里的住户正在准备搬迁。”该村一位村民告诉新金融记者。  

他回忆称,在4月11日当天兰州市官方通报自来水苯超标一事后,早上就有很多车辆途经村庄,直奔该村西侧污染源现场。  

“随后两天,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便派出施工人员,将用封闭的混凝土板材覆盖的输水渠挖开,然后更换新的管道,一挖开就能看到油污。”他说,这条自流沟使用了这么多年,早就该修了。  

据了解,该自流沟为兰州自来水总厂于1955年建的一条长3公里的封闭式水渠,投入使用已近60年之久。  

然而水泥材质的管网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50年,水泥管道的使用寿命是30年至50年。一般都是30年之后就需要采取加固、砌衬等措施。  

事实上,此次遭污染的自流沟长期以来都是兰州自来水一大隐患。  

兰州威立雅公司董事长姚昕曾说道,上世纪80年代自流沟下面的化工管道就发生过一次漏油事件,可自流沟并未弃用,而是修补后又使用到现在。  

大约在2006年、2007年,因为又有自来水被渣油污染,相同地段再次维修,增加了800米的防渗膜。  

这其中最为致命的还是该自流沟被化工厂包围着。  

新金融记者实地了解到,自流沟南侧20多米,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302工厂,北侧60多米是其303、304工厂,主要生产乙烯和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据此前官方通报,化工厂的部分管线从自流沟下穿行。  

兰州市官方通报此次事故原因调查显示,本次水污染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在以往爆炸事故中泄漏的油污渗入水厂自流沟。  

一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R205A#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罐体破裂造成90立方米渣油泄出,其中有34吨渣油跑料未能回收,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原料动力厂原油蒸馏车间泵B-113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  

截至目前,这条被污染的、成为“众矢之的”的自流沟正面临整治。  

新金融记者从兰州市政府获悉,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隐患,兰州市决定废弃此次污染的3号、4号自流沟,并新敷设防渗、防油、防锈的K9级DN1600球墨铸铁管道,由过去的混凝土加盖自流沟输水改为全封闭的管道输水,并从没有受到苯污染的另两条自流沟中分出一条保障西固和安宁两个城区的供水。  

“目前对自流沟管道改造正处于第一阶段,用10天时间,先对4号自流沟安全隐患突出的1620米区段敷设直径为1.6米的球墨铸铁管,为具备安全输水条件打下基础。”兰州市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金融记者。  

恐慌的水危机  

一切源于一次“偶然性”的检测。  

4月10日下午3点,这是威立雅公司第一次检测苯超标的时间点。  

兰州威立雅副总经理闫晓涛于4月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相关规定,苯为非常规检测指标,但由于该公司承担了一个对甘肃各地县市自来水进行检测的项目,顺便检测了兰州水质,才提前发现了自来水中苯含量超标。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因为该项目,威立雅在4月2日就对水质进行了取样检测,但完整的检测和全分析过程需要时间,至4月10日正式确认自来水苯超标并采取措施。  

前后相隔8天。  

此外在确认自来水苯超标之后,当天17时,兰州威立雅进一步检出出厂水苯含量最高时为国家限值的20倍。兰州威立雅从11日凌晨3时起,向水厂沉淀池投加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降解苯对水体的污染。11日早上7时许,其将此情况上报至兰州市委、市政府。  

4月11日,兰州曝出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的消息。当日下午,兰州市政府紧急通知,从11日11时到12日11时的24小时内,不宜饮用自来水。根据官方通报显示,2014年4月11日,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在进行水质检测大分析时,检出出厂水苯含量为78微克/升,超过国家10微克/升的限制标准。  

从兰州威立雅4月10日确认检测苯超标,再到兰州市通报,这前后又过了近25小时。  

“因为在检验过程中可能会被其他物质污染,如果没有确认就上报,会引起恐慌,对市民和政府都是不负责任的,因此需要复检确认。”闫晓涛解释说。  

在通报之后,出于对苯的恐慌,一场全城的抢水潮一度上演。  

“开始的时候,家里的自来水有股异味,不过后来通告一出,这水肯定是不敢喝了。”在西固区兰州铝厂工作的赵华(化名)表示,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他就跑去附近超市,囤积矿泉水。  

赵华向新金融记者回忆称,那几天,各大超市的一箱矿泉水价格不仅涨价,并已经开始断货,不少市民甚至驱车到周边城市去买水。  

兰州市政府也对苯超标的自流沟立即实施了切断停运,并采取了免费送瓶装水、调动多部门车辆从其他水源调水向居民供应等措施来保证市民用水。  

“一度谈苯色变,毕竟水是生活必需品。”赵华说。  

经过多天的水危机后,4月15日兰州市通报自下午3点起,“4•11”局部自来水苯指标超标事件应急处置转入正常状态,并表示城区自来水达标,供水恢复正常。  

“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买水,还是不太敢喝自来水,可能还要等一段时间。”赵华表示。这真是讽刺,一个标榜号召建立国家卫生城市,却在最基本的自来水上出现问题。  

走在兰州市区各主要道路上,随处可见繁忙作业的洒水车以及横幅、标语。然而隐患却来自地下。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初,就有不少居民感觉水中有异味,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结果却以“从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兰州市自来水水质全面达标,符合安全饮用标准”画上句号。  

针对这一问题,闫晓涛的解释是黄河上游冰雪融化后带入河中的腐烂物质所致,与此次苯含量超标无关。  

多起水质安全事件背后,暴露出兰州市城市安全供水的短板——只有一个水源,这也迫使兰州市建立第二水源的工作再次提上日程。  

据了解,兰州市去年已经启动了从刘家峡水库引水的第二水源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原计划今年3月份开工,但因为投资方的原因,没有按期实施。经历过此次水污染危机后,兰州市政府表示将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该项目。  

漩涡中的威立雅  

在这次水污染危机背后,由于掌控着兰州市全城供水命脉,兰州威立雅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甚至多名兰州市民向法院提起两起诉讼,起诉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  

这家坐落于西固区、周围遍布着储油罐以及纵横交错的化工管道的企业,其破旧的办公楼,意味着历史之久。  

新金融记者了解到,兰州威立雅前身为兰州市供水集团。2007年,兰州市供水集团引进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进行战略性重组,双方合资组建了兰州威立雅。其中法国威立雅以17.1亿元的价格收购兰州供水集团45%股权,兰州市国资委[微博]则占剩下的55%股权。  

资料显示,威立雅水务集团是全球三大水务集团之一,在全球拥有11个研发中心,为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自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目前踪迹已遍布中国近一半的城市,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据中国水网统计,截至2013年底,威立雅中国的水处理总能力约1322万吨/日,位列国内第二。  

“在当时合资后,原供水集团的员工也就都转入兰州威立雅,只有几位高管来自法国威立雅公司,其他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一位兰州威立雅从事仪表方面工作的员工告诉新金融记者。  

据了解,17.1亿元的收购合同在2007年创下了天价,当时与威立雅竞争的中法水务只报了4.5亿元,首创水务报了2.8亿元。在威立雅收购资金使用安排当中,约7亿元用于收购2.7亿元国有股股权、0.6亿元职工股股权,其余约10亿元作为增量投入,其中1.4亿元用作增资扩股,8.7亿元用于后续投入,后续投入资金分三年陆续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合资以来,兰州威立雅连年亏损,2009年因为提高水价,企业才扭亏为盈,每年收取的水费3亿多元,含税利润四五千万。  

这也让不少兰州市市民怨声载道,“兰州组建合资公司后,兰州居民的供水没有什么变化,一些地方仍旧限时供水,供水基团的服务态度仍旧不能让人满意,但居民的用水水价却节节攀高。”  

在不少水务领域人士看来,威立雅的这种高溢价收购模式,最终还是要通过水价来转嫁成本。据知情人士透露,威立雅2007年与兰州市国资委[微博]签订合资合同时,就将提高水价等条款写入了合同。  

实际上,在合资后的第二年,兰州威立雅就提出目前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申请水价上浮49%。  

渴求于提高水价的同时,威立雅对供水的投入却显得少了些热情。  

“直到现在,取水、处理水的大部分设施也都是2007年公司改制以前的资产。”上述员工说。  

据了解,实际上,兰州威立雅每年投入生产的资金约为1亿元,主要用于设备维护检修、新建和改建项目等等。据知情者透露,法方不愿意再加大投入,只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投入,每年的投入预算值都比较低。  

在当初的合资协议里,法方负责生产指挥、财务、采购,由中方国资委任命董事长。但另有“一票否决”的规定,即任何重大事务只要1名董事投否决票就不能通过,只有双方全部同意才能通过。  

这意味着法方同样拥有控制着兰州威立雅的经营大权。有知情人士透露,法方在不增加投资、不提升技术、不更新设备的情况下,一门心思谋求利润最大化。  

“市区供水项目主要由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负责,是2006年引进的外资合作项目,合资后确实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也暴露出城市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4月15日新闻发布会上,兰州市事故调查处置小组表示,将完善机制,依法依规加强监管。  

威立雅中国路线图  

1994年,威立雅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兰州水污染事件爆发,20年时间内,从南到北,由东至西,这家世界排名第一的水务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画出了一份庞杂的路线图。  

快速扩张  

这家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知道“水务”一词的法国巨头,像一只章鱼,将触角伸到任何能够进入的地区,在教会中国同行们怎样进行水务投资、管理、运作和盈利的同时,也为自己招来了无树口水和板砖。  

1853年,威立雅成立于法国,其最初的业务主要是为农田灌溉和法国城镇供水。尽管现在它的经营范围扩展到环保领域,但其最耀眼的仍然是历时150多年的水务业务。目前,威立雅是全球最大的水务公司。  

1994年,威立雅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庞大而落后的中国水务市场为威立雅在中国快速发展做了最好的注脚。  

1997年,威立雅水务赢得了在华的第一份合同:天津凌庄水厂改扩建与20年特许经营合同,以这个项目为起点,南至海口、西到兰州、东进上海。威立雅的中国路线图正式成为其在全球水务领域中间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的水务市场上,威立雅曾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主任傅涛告诉新金融记者。  

天津项目之后威立雅在中国步伐加快,相继通过招投标方式介入成都和上海的水务市场。  

1998年,威立雅水务与日本合作伙伴丸红株式会社一道,赢得了经中央政府批准的中国水务领域第一个国际BOT合同,即成都水源六厂B厂项目。威立雅水务集团及其工程子公司承担了该厂的设计、建造、运营与维护,并被授予18年的特许经营权。  

“刚刚进入中国的威立雅,为中国水务市场带来的冲击与当年麦当劳[微博]对中国餐饮业的冲击差不多。”有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那时候中国的供水系统只有仰望学习的份。  

对于市场化刚刚开始的中国水务市场,威立雅的很多动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当时的中国,在行业内部,供水和污水处理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业,污水处理是环保部门的责任,供水属于自来水公司的天下,而“水务”,则涉及所有与水的开发利用处理相关领域。  

威立雅水务在中国是最早尝试全面市政水务服务的商业运营商。2002年签订的浦东项目则标志着威立雅水务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参与包括制水、配送和客户服务在内的全面水务服务。水务一词也开始逐渐被接受。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允许一家非官方的商业运营商全面接管市政水务。  

2002年之后,建设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为外资与国内水厂合资扫清了障碍。2002年之后,威立雅水务集团将其国际业务发展的战略中心转移至亚洲,而亚洲的中国更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年,威立雅在珠海拿下了其在中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第一个合同。  

同样是在这一年,威立雅水务赢得上海浦东供水运营和管理的合同,合同期长达50年。  

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是威立雅在中国快速增长的时代,2007年,在收购西安自来水公司折戟后,威立雅在中国步伐变得谨慎。  

当时,威立雅是在中国最为活跃的,最有影响的国际水务集团,2004年曾经被中国水网等国内水业相关媒体评为2004年度十大影响力企业。  

走下神坛  

2008年之后,威立雅的收购脚步放慢,但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  

现在,在中国的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中,威立雅水务在其中的20个地区拥有正在运营的项目,拥有超过13000名员工,用户人数超过4300万。  

同样,在水务市场的全产业链上,威立雅亦有其标杆作用。目前在市政领域,威立雅主要重心放在收集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制造和供应饮用水;收集污水;处理这些水资源以再利用或排放回大自然,业务涵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  

“其实这些年,不止是威立雅在中国发展迅速,更应该是整个中国水务领域发展最快速的时期。”首创股份人士介绍。  

鲜为人知的是,威立雅水务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通过其工程子公司OTV-Kruger进入中国市场,只是当时并没有进入到直接供水领域,并未取得太多关注。  

傅涛介绍,外资水务企业在中国供水行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是我国发展城市水基础设施的一个建设高峰期,也是外资水务企业大量进入中国水业的第一个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是外资水务企业在中国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因为中国政府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清理,外资水务企业调整市场战略,部分财务型企业退出中国市场,部分战略型企业借助中国市场开发的深入,更加积极地进入了供水系统服务市场。  

这两个阶段,对于威立雅这样的专业外资水务公司进入中国水务领域,市场更多的是表现出欢迎的态度。  

在第三阶段,投资方式由原来的针对自来水厂的单元服务模式向针对整个自来水公司的系统服务转型,加大了投资难度、风险,也扩大了投资收入的潜力,出现了普遍的资产溢价收购。外资水务开始受到诟病和质疑。  

而在2008年之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际上也掀起了“国有化”的浪潮。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转变的宏观背景之下,中国水业一定程度地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由于受到社会和政府对外资收购意图质疑的影响,外资战略水务企业的收购步伐明显放缓。  

同时,外资水务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都像威立雅一样顺利。世界三大水务公司中的英国泰晤士水务、法国苏伊士昂帝欧水务都有退出中国市场的动作。目前,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外资中,威立雅和中法水务是活跃的两家。  

“总体上外资水务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其规模相对集中。”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副盟秘书长刘保宏告诉新金融记者。中国水网研究院统计的31家主要市场竞争主体,供排水能力占全国总能力的23.23%,供水占全国城市(县城)综合供水能力的比例仅为18.78%,污水占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总能力的比例为32.2%。包括外资在内,供水领域并没有形成全国范围的垄断企业。  

2012年威立雅全球营业收入120.78亿欧元,其中亚洲市场贡献了16.2%。这一年,威立雅在中国水务市场开始走下神坛,一年之后,威立雅让出了占据多年的中国水务市场第一的位置,再一年之后,兰州苯污染事件爆发。  

中国水网研究院提供数据显示,2013年,快速增长的北控水务,超过了2012年排名首位的威立雅,国内企业在水务市场开始领跑。  

高溢价争议  

从快速增长到放慢脚步,直至苯污染爆发,兰州成为威立雅的伤心之地。  

2007年1月,威立雅豪掷17.1亿元,与兰州供水集团签署了45%的股权转让意向性协议。当时兰州方面把这次收购称为“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而当时同样参与竞标的中法水务出价为4.5亿元,首创股份则为2.8亿元,都不及威立雅的零头。  

资料显示,4个月之后,威立雅在海口给排水一体化项目中获得49%股权,其出价高过底价的3倍。  

当年9月,威立雅再次出手,以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股权转让项目,其竞争对手中法水务和香港中华煤气和的报价分别是11.9亿元和9.2亿元。  

“能够拿到49%的股权已经是最大的数字,在我国对这类企业外资份额上限就是49%。  

对威立雅来说,花了大价钱却引来不尽的质疑,让其颇显尴尬。其实早在2002年威立雅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股权时,5.7亿资产,以20亿成交,开创城市水业溢价收购的先河。  

在水务行业内部,根据目的不同,外资水务(投资)企业可以分为财务型投资企业和战略型投资企业两大类。财务型投资者一般都不具备供水行业的专业背景,而是以获取市场投资的回报为本,通常是通过短期资本运作而获得高额利润。  

而显然,作为专业的水务公司,威立雅并不只想只做短期套利行动,深耕中国市场的利润更加诱人。  

“财务型外资企业的进入对于推动我国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财务型外资企业以资本运作为本、以短期投资回报为核心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在中国供水市场中的短期行为特点,不能适应城市供水长期投资的产业特点。也因此引来回报过高的指责。”傅涛介绍。  

在当时威立雅水务集团总裁AntoinePrerot眼中,对中国水业市场信心十足时,其用了3个假设:假如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7%的快速增长;假如中国城市化率继续提高,每年1400万人进入城市;假如中国政府真正执行供水和污水处理的发展规划。  

事实上,伴随着中国城市水业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市场的不断规范,长期投资水务市场将是有利可图的投资,而威立雅的多项投资业务经营时间长达50年,显示了其深耕的决心。  

威立雅在中国提出三大战略目标:分别是,发挥资本和运营优势,确定国内同业领导地位;实现关联业务输出,扩张公共服务领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利益相关者共同进步。  

合作伙伴  

威立雅能够在中国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其本身实力之外,对中国市场和政府管理体制的了解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威立雅的中国合作者们功不可没,其选择合作的小伙伴,都呈现出“高大上”的情况。  

迅速城市化中的中国城市建设缺少资金,改革中的中国水业欠缺的是资本,携其在行业内的巨大优势,威立雅在选择中国合作小伙伴时,将目光投在了能够提供巨额资金者身上。  

威立雅的收购,其特殊操作方式引人注目,很多项目中,都会寻找一个合作伙伴,需要投资,则由其合资公司出面。2003年11月威立雅水务联合光大国际与青岛市排水公司签署了25年特许经营合同;2004年10月,威立雅的呼和浩特项目上,合作伙伴为嘉里建设;2006年,联手中信泰富取得江苏常州项目;同样,平安信托在水务领域的多个投资,合作伙伴均为威立雅。  

合作伙伴之外,业内人士介绍,相比于其他外资水务公司,威立雅管理者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相对要高于对手。“他们的一个副总经理是从中国外交部出来的,对于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心理了解得比较现实。”  

新金融记者查询后发现,却有一名威立雅副总经理当年曾经任职外交部驻法国领馆,后投身商界,进入威立雅并出任中国区副总裁。  

“威立雅当年的成功,与高管身份关系不大,但与其管理层了解中国情况分不开,只能说这家公司更适合当时的中国水务市场。”  

而现在,威立雅在中国画下的线路图正开始逐渐变得模糊,下一步如何,无人可以预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威立雅水污染背后:法方不愿投入市民怨声载道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