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生:土壤修复要引进社会资金
根据4月17日发布的污染土壤调查公告显示,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修复治理,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稻米达标生产,我国已开始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先期在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开展试点。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治理与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应该冷静、科学地加强系统设计,制订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更重要的建立资金投入的良好机制。”
受污染严重 土壤修复迫在眉睫
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面积为20.27亿亩。按照污染土壤占16.1%的比例推算推算,受到污染的“毒土地”面积超过3.26亿亩。污染土壤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我国被污染的土地中,无机污染物(主要是砷、镉、铅等重金属)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主要来自于采矿、冶炼的跑冒滴漏和固体废物堆存,及化工、电镀等其他污染源。 据媒体日前报道,湖南省石门县鹤山村原雄磺矿的土壤u砷超标19倍,水含砷量标准上千倍。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修复显得更加困难。与有机污染物不同,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与土壤分离难度非常大,修复非常困难。
土壤修复采用什么技术?
“我国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大气污染控制、固体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多是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后消化使用的,但是土壤不一样。”刘阳生介绍,美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大多受污染面积较小,受污染土壤体积较小,因此主要采取固化填埋的方式处理。“我国的耕地土壤修复,目的是恢复土壤的农业生产功能,满足农业的生产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产业技术是对污染物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 刘阳生表示,目前国内做原位化学稳定化的企业很多,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添加的药剂配方不够合理,导致必须添加很多才能起到稳定效果,造成成本过高、改变土壤性质、植物减产等后果。目前从事该行业的300多家企业真正技术过关的并不多,这就是行业现状。 “土壤修复行业内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土壤修复工程没有统一的验收标准。目前采取的验收标准五花八门,加剧了市场混乱。缺乏统一标准,对行业的不利影响很大,因为标准决定了修复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决定了工程实施的成本。”刘阳生说。 一项修复工程完成后,通常需要政府验收。验收时,政府聘请的各方专家会给出专业意见,判断此项工程是否适合在当地大范围推广。但是,许多验收专家给出的意见并不专业。“很多地方政府聘请的专家并不是土壤修复方面的专家,而是其他从事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专家。事实上,目前中国土壤修复方面的专家很少。”刘阳生说。
土壤修复要引进社会资金
根据《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包括受污染农田、城市“棕色地块”及工矿区污染场地。据了解,中央财政于2010年设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调查及治理,以及支持湖南、河南两省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示范。相关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对各地的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治理补助资金的预算数为37亿元。资金数额看起来不小,但能否满足治理“毒土地”的需要?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修复均属于“示范工程”,即由政府出资,涉及范围、面积较小,通常只有几百亩。做示范工程的目的就在于测试一种修复方案在当地是否可行,是否有推广价值。”在我国现有的示范工程中,修复一亩耕地企业报价40万元,这只是中间价位。如何定价要涉及到农田里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污染的程度以及修复要达到的效果。”刘阳生说。 刘阳生告诉记者,治理“毒土地”一定要冷静、科学,不能盲目冲动。首先要做的是对项目统一协调,目前有多个部门参与;其次是分类治理。在这些都做好的前提下,做好长期治理的准备。土壤修复需要的资金量巨大,这些钱让国家出是不可能的,只能吸引社会资本,但前提是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去支持这个产业。”刘阳生表示。
对于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复,刘阳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若是污染场地修复,如一家废弃的化工厂,随着城镇化过程,其所在地成了城市核心区,土地价格会飙涨。如果政府在出让土地的同时要求开发商修复土壤,这是符合开发商盈利需求的,他就会为了利益而去修复土地,这种情况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而对于面积更大的耕地修复,则是依靠大型农业企业进行修复。政府可以做中间人,将一片受污染的耕地集中起来,给农业企业几十年的使用权,但前提是必须修复好耕地后用作农业用途,原来的耕地承包农民可以采取入股方式获得收益。大型农业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土地的产出价值。”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