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型缺水 657个城市半数喊“渴”
5月17日,一年一度的城市节水宣传周即将拉上帷幕。就在这一天,一个令人不安的数据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官员披露:657个城市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城市因何而“渴”?
300多个城市因何而“渴”?是水量不足吗?有这样的因素,但并非主因。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随着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人们节水意识普遍提升,节水技术与器具的普及推广,以及水资源价格的回归,已经实现了城市用水量稳步下降。
他说:“从国际经验看,我国今后再出现大幅度的城市用水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城市之所以喊“渴”,更多表现为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万育生说:“说白了,就是有水不能用。”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连续8年对35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约12000个取水口水源水样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二类水体标准的水样数量由2002年的24.8%下降到2009年的8.6%。
一些位于降水量充沛或水系发达地区的城市,周边水源污染严重,由于水质型缺水引发的水危机事件,近年来并不鲜见。
水质型缺水缘何产生?
水质型缺水的原因何在?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建华看来,有两种:一是水资源的自然本底条件差,如我国北方许多平原地区地下水存在高氟、高砷的问题,导致农村人饮不安全的问题;二是由于后天的污染所造成的缺水问题。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水质型缺水,往往在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万育生说:“城市人口集中,工业主要布局在城市和城市周边,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放强度更大,因此水质型缺水突出表现在城市。”
仇保兴认为,农业面源污染是主因。主要表现在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农业生产对化肥农药的依存度高,氮磷污染物排放占比大。
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威胁城市水安全的“隐形杀手”。城市的解渴之道在哪里呢?
王建华表示,企业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实现达标排放,在此基础上加强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争取实现“零排放”的最高目标。
除了家庭要开展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王建华认为,农户也要尽可能地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同时强化社会监督意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