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污染源监测体系缺失
在PM2.5、PM10甚至VOC(挥发性有机物)逐渐成为大气治理市场的热点时,烟囱、烟道、汽车排气筒等固定污染源的监测是一道先得迈过去的坎。
“我们要找到颗粒物的化学组分,找到它们的基因库进行溯源,才能知道究竟是汽车尾气,是电厂,还是船舶排放得多一些,但这需要很多新的方法。”在第15届环博会期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处了解到,目前工业废气的固定源监测技术和体系仍存在较多空白。
“废气排放难以控制是因为测试中没有统一的方法,必须从源头到后面的治理都建立起一套标准的体系。”伏晴艳表示。拿VOC来说,有几千甚至上万种,而仅仅对数百种甚至几十种有机物进行定量测试,大量不在名录上就没办法测试,这对于监管来说就存在缺失。“这样一来就没有标准,气体也就可以任意排放。”
自1985年起,我国在30年内建立了固定源废气监测体系,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体系中有137个测试方法和规范,对于各种颗粒物,包括PM2.5、PM10、CPM(可冷凝颗粒物)都有对应的方法。与此相比,我国的固定源监测体系在各类污染物上都有欠缺,已经难以应付目前形势的需要。
她表示,污染源测试方法中,PM10和PM2.5还没有规范的方法,而CPM更没有。此外,在在线监测领域也只有不到十年的经验,缺失一些预判、感官指标的测试分析方法和规范体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