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水大有可为
近来,这类发挥科技在治水中保障作用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前不久,《钱江晚报》也有一则消息说,鄞州一家生态公司投资154万元,认管钟公庙街道庙西河,表示要“打造精品河道,实现水清河美”,用三年时间把该河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标准。这家公司之所以敢立“军令状”,底气就来自其研发的“超磁透析净水设备”,可以提高水体自净功能,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治污之要,在于农村。农村治水面广量大、治理条件复杂、基础薄弱,在解决农村“五水共治”这个“重中之重、急中之急、难中之难”过程中,科技能够大有作为。
首先是高效。治水如治病,等不起,慢不得,然而,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对污染水源自我修复能力有限,如果任其自行恢复,将会旷日持久;而跟踪、推广快速高效的节水治污新技术,则可缩短治污时间,减轻污染损失,降低环保代价。前述鄞州那家生态公司早已参与宁波很多条内河的整治养护,仅江东区内河就达18条,去年9月,企业接受鄞州姜山镇西漕河养护,到上月水质透明度已达到1.2米,花费时间不到一年,效率不可谓不高。
其次是节俭。“五水共治”当然要舍得投入,但当前农村治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缺口不小,要千方百计打破这个最大制约,切实拓宽筹资渠道。同时,也要“聚好财、用好钱、治好水”,注意治理成本,尽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选择治理模式,少花钱多办事,运用科技手段恰恰能使有限的投入管大用、办大事。市农科院研制的浮床在宁波城区内河很常见,通常是用塑料制成长方形框架置于水面,在上面种水生植物,水面以下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可以吸引微生物和小型浮游动物,起到净化河道、建立水环境大平衡的作用。然而,这项城市河道净化的常规武器在广大农村无用武之地,主要是成本偏高,维护也相当麻烦。为克服上述缺点,市农科院重新进行一番设计制作,改造成“组合式浮床”,成本仅为成品浮床的一半,使用寿命则是原来的两倍、在10年以上,而且管理维护简单,使“奢侈品”变成“常规武器”,可在农村河道大范围推广。
有人问鄞州那家生态公司,耗时3年,投资百万元治理内河,这笔“生意”值不值?公司负责人认为,参与认养河道这项公益活动,既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也想借此推广公司科技治水的理念,提升产品品牌效应,拉动企业快速成长,并通过在宁波积累河道治理经验,为将来产品拓展全国市场奠定基础,这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应该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的确如此,发挥科技治水的保障作用,国家科研机构理应作出贡献,企业和民间科技工作者也有用武之地。科技治水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当然,从热心公益出发,最好尽量低偿。只要全社会有心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景象定会早日到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