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湖南“截污”试验

更新时间:2014-07-14 16:21 来源:财新网 作者: 阅读:2264 网友评论0

在中国的耕地污染版图中,湖南省无疑是颜色最深的一块。

土壤毒祸触目惊心

湖南省原是中国稻米第一省,广东曾是湖南大米多年来的主要外销省份。经历2013年广东“严查”镉米风波后,湖南大米在全国范围内被污名化,湘米滞销,米商遇困,米农彷徨。形势逼迫湖南省政府必须采取行动。

2014年4月,湖南省农业厅官方宣布,当年起将对省内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170万亩重金属污染耕地展开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试验。这170万亩耕地被划为三类:达标生产区、管控生产区和作物替代种植区。

湖南试验的背后,是农业部的身影。财新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湖南试验意在为中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探路。

在全国被污染耕地方向未明的情况下,正在进行的湖南试点显然意义非凡。它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成就和问题?

湖南的选择

湖南省的土壤污染有多严重,虽然湖南官方未公布正式结论,但已曝出的数字足够惊人。

2014年5月5日,《经济参考报》引述湖南省农业厅多年定位监测的结果数字称,至2013年,湖南省近三分之一耕地被不同程度污染,重度和轻度污染的面积分别在470万和950万亩,尤以湘江流域最为严重。对《经济参考报》上述数字,此次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湖南相关官员不予证实,也未予证伪。

但一位接近湖南省农业厅的农业专家对财新记者表示,他所获得的一个耕地污染数据与上述数字接近:省内约27%耕地的镉含量超过土壤二级标准。

在科学界热烈探讨污染耕地是治还是防的当口,因为土壤污染严重面临公众压力的湖南省,初步做出自己的选择。

财新记者从多个信息源确认,长株潭三市于5月底前形成各自的试点方案,各市方案汇总至湖南省农业厅后,形成省级层面的试点方案。目前,省级方案已上报至农业部,正在等待最终批复。

从湖南省农业厅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三市170万亩受污染耕地中的76万亩被划为达标生产区。这些耕地仅是轻度污染,出产的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即0.2毫克/千克,但小于日本等国的国家标准即0.4毫克/千克。

湖南省农业厅建议对这些耕地使用“VIP技术”,即“低镉品种(variety)+合理灌溉(irrigation)+调节酸度(pH)”,通过生物、农业和环境改善,实现“在污染的土地上生产出合格大米”的目标。

另有80万亩耕地被确定为管控生产区,即耕地镉含量在1毫克/千克以下,大米镉含量在0.2毫克/千克至0.4毫克/千克的耕地,采用“专业品种、专区种植、专企收购、专厂储存、农产品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在丰收季节采用快速检测仪检测农产品质量,不达标产品全部由政府收购,以防进入市场。

有14万亩污染严重的耕地被确定为作物替代种植区。此类耕地特征是镉含量超过1毫克/千克,产出的大米镉含量超过0.4毫克/千克。湖南省农业部门建议对此类耕地改变种植结构,改种非直接食用、非口粮的棉花、蚕桑、麻类、花卉等农作物。

湖南省农业厅还宣布,政府将探索介入种植环节,保证农民收入。

由上述详细措施可知,湖南三类土地的试验均着眼于不让污染土地生产出有害于人体的农作物,或不让人体直接接触这些农作物,其试验基本不涉及对污染土壤进行实际治理,而是着眼控制已污染耕地的环境和健康影响。

不仅上述试点没有涉及多少修复耕地措施,事实上,在近年发生的几起土壤污染公共事件之后,湖南省也未着手修复涉事的被污染耕地。

例如,震惊全国的“浏阳市镉污染事件”发生后,涉事数村数千亩耕地在施以生石灰后,被宣布改种苗圃花卉,至今未进行修复。当地斥巨资修复的,仅是涉事化工厂所在场地的土壤层。

在株洲市天元镇新马村,镉中毒事件发生后,该村数千亩土地被当即宣布禁种,至今也没有进行实质修复。近两年来,该村因显著的区位优势,已被株洲市纳入近郊开发区。

财新记者2014年5月重访了新马村。昔日抛荒禁种之污染耕地,一些已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该村不少耕地更是被纳入新工业开发区建设用地。

农业部布局湖南

2014年5月,农业部办公室相关人员向财新记者披露一份“重金属超标稻米产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与上文湖南试点的做法大致相同。

农业部指导意见指出,对于稻田土壤轻度污染区,“原则上不调整种植结构”,采取耕作措施、水肥管理、酸度调节等农艺措施进行修复治理。

对于稻田土壤中、重度污染区,可以在农艺措施修复治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次序应依次为:将高积累水稻品种调整为低积累水稻品种、将水稻改成种植玉米等低吸附的旱作粮食作物、将水稻改种油菜等食用部分镉含量低的农作物、改种棉花等非食用性经济作物。

农业部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对少数稻田土壤镉含量特别严重的区域,应划定为禁止种植农产品区。

在这一条上,湖南省和农业部意见不一。湖南省披露的试点方案,只有改种作物,而无划定禁止种植农产品区。但这一不同在试点开始阶段或许不是最重要的。

2014年4月,财政部、农业部对外宣布,在2014年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作,并在湖南长株潭地区启动170万亩试点。该文件开出中国在土壤污染投入领域最大的单笔投入——中央财政仅2014年即拨款11.5亿元,湖南省财政被要求给予配套支持。

财新记者从农业部获悉,长株潭项目只是污染耕地治理的初步试水。未来,农业部还将分步骤、逐级、分类推进污染农田治理工作。中远期,农业部将根据稻米镉和产区土壤污染普查结果,在南方地区和北方部分地区推广实施污染农田治理工作。

中国对救赎污染耕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

“心里没底”的试验

当地媒体《长株潭报》以“株洲模式”总结株洲市的耕地重金属修复治理模式。报道称,截止到5月底,株洲市选取不同污染程度的耕地开展的“VIP”及“VIP+n”控镉技术体系试点正在进行,26个“VIP”试点全部按省农业厅技术模式规范落实,早稻点已完成移栽,中稻点正在实施中。

株洲市还称,将在2014年试点完成万亩棉花产业园、万亩花卉产业园、万亩桑叶产业园、万亩高粱产业园和万亩玉米产业园。

经财新记者确认,5月2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等人所到访的即是两处试验点。其中,皋芫村为达标生产区“VIP”试点,峰仙村为针对重度污染土地的种植替代作物的试点。

5月末,在张桃林等一行人离开数天后,财新记者到上述两处试点探访。

在距离湖南省株洲市200余公里的马江镇皋芫村,新一季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与别村的稻田不同,皋芫村稻田里的禾苗叶子上,附着有一层并不均匀的白色粉末。田间地头,也零星散落着一些白色编织袋——这是几日前播撒生石灰留下的痕迹。

一条不足3米宽的乡间小道将一望无际的平坦稻田分为两半。靠近村头道路一侧,半人高的的铁丝网将稻田与乡道分离开来,一侧为“VIP小区试验”,一侧为“VIP大田试验”,共100亩。

在小区试验一侧,稻田被平整划分为面积为一亩的长方形地块,贴近村头的20余地块都竖立着深蓝色标示牌,上面写着新稻种“V优463常规栽培”“株两优819施石灰生物菌肥”等字样。进入生长期后,村民已将稻田中多余的水放干,进入“晒田”阶段。

村民告诉财新记者,2014年春耕,该镇农技站给每亩地配备了两袋石灰,要求村民在田间地头播撒生石灰,每亩地补贴30元劳务费。

按皋芫村村民的说法,除播撒石灰和种植新稻种,当地水稻种植不会有其他变化。财新记者在走访中获悉,大部分村民对这场试验的原因一知半解,不少人以为只是单纯的育种试验。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他们更是鲜有耳闻。一些村民还抱怨说,去年冬季稻种植的新稻种不好吃,“不粘”。

下午5点半,平水镇峰仙村种粮大户谭晚文和他的雇工们,刚刚对高粱田播撒完一轮农药。在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湖南省,乃至更大范围的中国南方地区,高粱并不常见。在千亩水田上改种高粱更是罕见。

相较于新稻种和撒石灰,谭晚文在这个播种季面对的变化要大得多。改种高粱的决定是在春耕前农技站工作人员“做了工作后”主动做出的。4月初,谭晚文将种植多年的肥沃水田改作旱田,插上了高粱苗。

谭晚文性格豪爽,自诩不怕冒险。这个昔日的全省第二大水稻种植大户,如今面临着不大不小的挑战。这是他头一遭种高粱,技术是在农科站的培训班现学的。现在看来,高粱苗的长势并不好,生长高度参差不齐,有的东倒西歪,还有的叶子枯黄。

“有些是下雨泡坏的,(水田)地势低,不排水。”谭晚文告诉财新记者。

财新记者获得的《株洲市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显示,株洲209.2万亩水田中,重金属超标面积为48万亩。其中,达标生产区为13万亩,管控生产区26万亩,作物替代区9万亩。

根据方案,达标生产区和管控生产区还将开展“应急性水稻低镉品种种植试点”。皋芫村所属的万亩低镉水稻品种种植示范区即属于这一范围。

若严格按照方案,谭晚文的高粱种植试点,应划入重污染耕地的管控治理范围。但谭晚文告诉财新记者,他所承包的农田都处依山傍水之地,风景优美,周围无工矿业活动,“找不到什么污染”。

争议“株洲模式”

随着此次长株潭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试点的启动,一项叫“VIP”或“VIP+n”的治理修复技术也进入学界和公众的视野。该技术被作为主打技术,将普遍使用于达标生产区。

公开资料显示,“VIP”技术为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尹丽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道友、湖南农业大学铁柏清等共同所有。

2013年7月29日,该技术体系与筛选出的湘早籼32号等低积累镉的稳定型水稻品种,以及可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的功能性专用复混肥、土壤重金属复合钝化剂等,共同通过了湖南省科技厅主持的成果鉴定。

“VIP”技术的实际效果如何,湖南省科技厅并未对外披露详细的成果鉴定报告。长期从事土壤治理修复研究的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告诉财新记者,单以“VIP”采用的生物、农业、环境措施来治理重金属污染耕地,“有些简单了”。

曾在湖南省进行过20年镉污染农田治理修复研究的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凯荣认为,推广低镉稻是个好思路,但目前还没有稻种能够真正达到“抗污染”的程度。而且,影响水稻吸收镉的环境因素非常多,即便是低镉品种,也很难在农民散户种植的条件下大规模使用。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比照日本经验后指出,品种对稻米镉吸收控制的贡献率只有一成,而水分管理占到九成。

陈能场提出,通过石灰降镉只可作为辅助手段,而非主要治理措施。1971年,日本曾对28块镉污染耕地进行石灰降镉的大田示范试验,但只有8处糙米镉含量降低四成以上,另有4处镉含量不降反增。他指出,虽然提高土壤酸碱度有助于降低土壤中镉的活性,进而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但要使土壤酸碱度达到预定值,需对石灰量进行精确计算。

“VIP讲的水分管理、撒石灰等,都要先过农民这关。就算设计了足够好的技术方案,没有统一的管理,技术也不能一家一户地执行下去,一样没效果。”王凯荣说。

2008年,湖南省土肥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曾在湘潭市河口镇月形村村民张有余的耕地上,进行赤泥降镉和播撒石灰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米镉含量有较显著的降低,但张有余所能察觉到的变化只是田里虫变少了。

“要我出钱撒石灰,不可能,太辛苦了,手脚都熬坏了。”50岁的张有余对财新记者说。“泡田”也不可能,自己出钱抽水去泡田,“除非是神经(病)”。

湖南下一步

5月末,财新记者走访湖南省农业厅、粮食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多家单位,了解湖南省土壤污染信息和治理修复方案,均被告知“不便宣传”或“担心媒体炒作”。

湖南省农业厅一位官员向财新记者坦言,国家把长株潭作为全国试点,但现实情况是,湖南省内也还处于摸索阶段,只是在长沙县、湘潭县、茶陵县等地做不同治理方法的试点。

“筛选品种岂是三五年就可以办成的?品种很多,技术也很多,省里还在做实验,挑选出合适的才能推开来做。”上述官员称。

财新记者还获悉,中央财政拨付的11.5亿元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试点款项,将有部分用于科研经费、试点推广、种植结构调整补贴等。不过,即便将11.5亿元全部用于长株潭170万亩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工作,平摊到每亩的治理修复预算还不到700元。湖南省财政的资金配套情况也并不明确。

“11.5亿呢,政府投这么多,肯定会产生效果。”湖南省农村办公室综合调研处处长刘益平对财新记者说,“当然,效果是不是明显,要看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进力度。”

湘潭市一位退休官员认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工程的配套资金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想了很多办法搞钱”,现在再要让省市级财政配套耕地污染治理,落实起来很难。

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农业和土壤专家,也对湖南长株潭污染耕地治理修复试点持谨慎态度。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认为,长株潭项目向公众释放出一个好的信号,即政府在尝试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但政府代劳的计划经济模式,很难激发农村市场。

王凯荣则认为,“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是有问题的”,最基本的,如果继续使用湘江水灌溉,农田重金属污染还将继续。

“长株潭的污染企业还在排放,(投钱做治理)有什么用呢?”一位湖南当地专家无奈地问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湖南“截污”试验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