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重拳治污为清流 碧波共青天一色
更新时间:2014-08-03 23:18
来源:
作者:
阅读:1793
倚江临海,河网四通八达,水系相互交织。镇海,典型的江南水乡。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些河道被工业废水、农业和生活污水所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流变窄变脏。一种期盼在人们心底升起———“清清河水归来兮”。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一定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用‘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抓治水。”前天,镇海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建设宜业宜居美丽新镇海的决定》,要求全区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源头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全面改善水系、水面、水质、水岸整体水环境质量,以治水优生态,以治水促转型,以治水惠民生,谱写美丽中国的镇海篇章。
截污纳管,治理河道,源头控污,严打违法……方方面面的“治水”之战,各相关部门已经先期打响。
近期目标“洁”
即集中清理垃圾,切实消除水面、河岸“脏乱差”现象,到今年年底,消灭区域内垃圾河,减少污染物排放,努力改善臭河、黑河水质。
中期目标“清”
即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淤疏浚河道,使水体感观由浑变清,至2016年,消灭垃圾河、臭河、黑河,全区产业层次明显提升、河道水质明显好转、防洪能力明显增强、饮水条件明显改善、节水效率明显提高、江河景观明显优化。
远期目标“净”
到2020年,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水质量提高、水循环畅通、水安全保障、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明彰显,努力使区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全市、全省先进水平。
截污纳管
确保污水集中治理
为阻止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镇海紧锣密鼓推进截污纳管工作,提出了管网“全覆盖”的目标。包括总管、一级管、二级管、三级管及最末端管网300公里的管网普查工作已经完成。同时,新建污水管网15.76公里,对157公里管网实施了疏浚。今年,镇海计划建设和改造道路配套主次污水干管约20公里,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3%。
同时,镇海日夜兼程扩建污水处理厂,努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宁波北区生活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二期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1%;土建标资金累计完成投入12020万元。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3万吨/日扩建及一期提标完成施工图设计,已开始围护桩施工。
在截污纳管工程中,镇海坚持城乡并举,一手抓城镇这个重中之重,一手抓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明年6月,北区污水处理厂、镇海污水处理厂合计13万吨/日扩容改造项目有望投运。到2016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6%。同时,镇海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提高农村治污覆盖率和处理率,到2016年,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污覆盖率将达到100%、处理率达到84%。目前,36个村生态处理方案或截污纳管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
河长包干
建立河道“病历卡”
结合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镇海党员干部转变作风,落实责任,推进强力治污。区里建立三级河长制,16位区领导担任29条152公里区级主要河道的河长。所在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区相关部门为联系部门,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同时配置100名民警担任河道警长。195条一般河道则由镇(街道)、村领导分级担任镇、村两级河长。河道醒目位置竖立起29条区级河长公示牌,公开了河道信息和监督电话,河长制也分批在区主流媒体进行了公示。
镇海对辖区内195条河道按“黑河、臭河、垃圾河”的标准进行了全面排摸和认真梳理。为了更加规范地治污,镇海对全部问题河道和区级以上重点河道建立了水质档案,其中44条重点河道建立了“一河一策”,省级河道甬江和29条区级河道建立了“一河一档”,相当于对河道建立相应“病历卡”。
以镇(街道)为单位,对辖区河道两岸排污口、河道两岸工业企业数、河道两岸畜禽养殖、河道两岸水面漂浮物、河道淤积和障碍物进行调查统计,用文字、图片等形式,立体化多方位记录河道长度、流经村庄、污染类型等基本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治理方式。为了营造“作战”氛围,镇海还制作了“清三河”治理攻坚表和“问题河”一河一策图,挂图上墙,实施对标赶超。
正本清源
整治工业农业污染
水里的问题归根结底来自岸上。镇海狠抓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整治。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其中庄市街道集中酸洗污水处理站已经关闭,九龙湖集中酸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13家印染企业整治基本完成,香叶纺织相关设备已关闭搬迁,华美线业拆违8400平方米;新一轮印染企业污水提标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农业面源污染也得到了大规模清除。目前,各镇(街道)已与养殖场(户)共计签订关闭协议63份,关闭拆除养殖场(户)25个,其中20个完成复耕复绿并全部通过联合验收,累计复耕复绿面积13355.72平方米;同时,4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了生态化提升改造。镇海还推广配方肥75吨,有机肥2000吨,建立绿色防控示范点3个。
借力工农业污染整治,推进产业转型。镇海引导石化产业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价值高端化发展,打造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协作联盟,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促进“镇海制造”向“镇海智造”转型。
无缝执法
严打环境违法企业
治污是一场持久战,为防止环境违法企业“顶风作案”,破坏来之不易的治污成果,镇海保持对“涉水”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对水环境污染事件实行“零容忍”。
为严打环境违法行为,镇海区环保局坚持河道“体检”和“治疗”两手抓。辖区内原有河道监测点位9个,今年又新增17个,目前26个监测点位的监测频次由两月一次提高到一月一次。
同时,开创“5+2”、“白+黑”无缝执法模式。镇海区环保局的执法人员打破了工作日与节假日的界限,堵住了环境监管时段上的“缝隙”,并联合水政、渔政、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河道污染企业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污染直排、偷排漏排、违章搭建、私自占用河道、随意倾倒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水环境百日执法大检查”,涉水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878人次,检查企业351家次,处罚37家,处罚金额166.9万元。
从长效监管出发,镇海制定了问题河道周边环境监管方案,根据污染源的不同性质对河道进行分类监管。针对工业废水排放口可能因企业跑冒滴漏导致生产废水违规排入的22条河道,每月开展1次巡查、1次采样及1次以上河道周边重点工业源执法检查;对以生活、农业等面源污染为主且无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影响的21条河道,每季度开展1次巡查和1次以上采样。目前,区环保局已掌握河道周边工业源分布和用水量、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去向等全面情况。
科普知识链接
什么是“截污纳管”?
截污纳管是指通过铺设污水管网的方式,将原先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并输入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从而减少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镇海区的截污纳管工程起步较早。2008年到2011年,镇海投资1.8亿元分三期开展了城镇截污工程,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经由污水管网输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2009至2012年,又投入1.2亿元分三期开展了农村截污工程,将村庄生活污水集中纳入管网。目前,镇海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已达9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7%。
什么是“中水”?
“中水”亦即再生水,是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水。再生水虽不能饮用,但它可以用于一些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冲洗厕所、冲洗汽车、喷洒道路、浇灌绿化等。再生水的水质指标低于城市给水中饮用水水质指标,但高于污染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
再生水是城市的第二水源。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镇海污水处理厂现有2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已用于煤场喷淋、道路喷洒和绿化浇灌等。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后也具备6万吨/日的中水回用能力。
什么是“刷卡排污”?
继2009年在全市最早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后,今年镇海又推出刷卡排污这一减排新手法,首批34家进入刷卡排污系统的企业已于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
一是推行“总量限定”。对每家企业的废水废气年排放总量进行科学测算和限定,并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予以公告明确,没有许可证不得排放,任何情况下不得超量排放。二是采取“刚性限排”。企业排放污染物前须用智能IC卡获取排放指标并开启排放口,排放总量耗尽前系统会报警,超量后系统自动关闭进水阀门和排放口,等于强制终止生产活动,从而倒逼企业减排。三是实行“远程监管”。环保部门通过专业软件远端实时监控企业排放行为和总量消耗情况,随时对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监督指导,发出浓度超标或总量超额警告,必要时远程切断排放口。四是实施“分步推进”。
2014年将34家废水或废气排放量较大的印染、电镀、化工等重点企业列入首批刷卡排污企业,接下来将结合排污许可证发放进度稳步推进,到2015年将覆盖所有实行A类许可证(重点排污企业)的100余家企业,实现重点企业刷卡排污全覆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