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界形成“宜兴共识”
——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在“环保之都”江苏宜兴举行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进入全面转型的新常态阶段,各行各业正面临着一场全新而深刻的变革。作为国家未来重要经济支柱的环保产业,在新的形势下应当如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在做强行业、净化环境的同时,肩负起引领国家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近日,在“环保之都”江苏宜兴举办的一场高级别行业盛会,为以上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10月24日,由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和中国的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企业家、各类科技研发和产业促进机构共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就中国环保科技产业的预测、未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环保产业集聚区的产学研合作及国际环保技术转移等创新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最终形成了对产业具有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宜兴共识”。
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在“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开幕式上致辞。 与会代表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及发展”分论坛上各抒己见。 |
共识一严峻形势倒逼变革
环保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全新的变革,民众改善环境的深切期待、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倒逼、更加严格的执法监管和环境标准、国家鲜明的宏观导向和政策支撑,都为新时期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环保产业的转型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并正在孕育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
“当雾霾和PM2.5、饮用水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成为我们国人心中痛的时候,我们要大胆地努力改变。”当天的会议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马燕合在演讲中阐述了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并呼吁行业各界要有所作为。马燕合说:“环保事业、环保产业,大家都很关注,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命运,所以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应该是美丽的,生态文明可以使中国梦更美丽。我们在追求和向往工作的环境优美、居住的山川秀美,如果说我们连吃放心的食品、呼吸新鲜的空气、喝干净的饮用水也成为一种奢望的话,那是多么的可悲。”
“今天参会的朋友很多来自北京,作为一名宜兴人,我非常同情北京人,北京的雾霾,确确实实影响身体。建议大家在宜兴多待几天,感受感受宜兴的碧水蓝天。”会议的东道主,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诙谐的开场白道出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他说,不光是雾霾,现在重金属、土壤污染等问题都在涌现,因此,真正的环保源动力来自民众的健康。随着市场体系的改善和法制的完善,未来的新常态是——没有能力治污的政府和没有能力减排的企业就没有资格生存。朱旭峰进一步说,目前的产业环境特别好,其变化表现在,第一是反腐,第二是法治,特别是新的环保法出台以后,法制将进一步健全,执法也会越来越严。
不仅是环境问题与政策法规倒逼产业变革,环保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定位同样决定了其必须要升级发展,并承担引领国家经济转型的重任。会上,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科技处冯波处长讲到:“环保产业已经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因为被赋予了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技术装备等作用,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共识二落后现状难承重任
我国当前环保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政策体系不适应的问题,科技优势及其能力并没有完全成为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状况不仅导致环保产业自身的升级困难,也使其难以承载引领整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任。
“第一感到心痛,国家很重视,企业也很努力,但是环境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第二感到忧虑,业界这么努力,但是总感觉不着力。为什么好的技术用不到工程上,不知道哪里出现了问题?”对于产业的现状,作为国内唯一国字头环保产业园区的当家人,朱旭峰诉说着自己的深切感受。一直以来,我国的环保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没有形成一个公平的、有标准法规支撑的产业环境,致使好的企业、好的产品,难以进入市场。行业很多环节都存在潜规则问题,不利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不仅是在市场体系上,在相关政策配套上,也有相当不完备的地方。冯波处长举例说:“客观来讲,近年来环保产业增量相当大的部分还是由于环保产业的范围口径扩大引起的,直接服务于环保工作的污染治理产业未必有这么大的增幅。另外,产业的内容范畴模糊,给一些行业和企业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导致国家扶持环保的政策被稀释,不利于这些政策的落实。”
而针对我国环保产业的技术能力,中国工程院曲久辉院士认为:中国30年经济发展伴随着环保技术的发展,2000年以来,我国环境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近5年来,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伴随着国际技术研究紧跟国际前沿,形成了较全面的研发布局,但我们必须承认,和国际发达国家领先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我们的环境技术和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家相比要落后10年。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环境科技的扶持力度,虽然我们的产出和研究质量在提高,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的研究水平还不尽如人意。
共识三“科技改善环境”为发展主旨
直面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审视现在环保产业的发展路径、政策、机制和环境等,迫切需要明确“科技改善环境”的发展主旨,让科技真正成为环保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和环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以科技引领环保产业升级,以环保产业推动经济可持续转型。
“如果没有好的技术支撑,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就不可能有好的管理,带动技术发展的一定是产业。”曲久辉院士对于国内当前的环境技术水平作了研判和总结。
第一,中国环境技术的原理创新性不强。曲久辉院士指出,即使我们发表论文,但是和国际论文相比较,比如说吸附等技术领域,我们中国仍然比相应的发达国家晚了将近13年,好多技术原理的提出不是由中国人提出的,而是由外国人提出的,我们中国人只是跟踪者。
第二,核心技术多由发达国家掌握。中国在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有的核心专利数很少。中国近些年来有些论文发表得比较好,比如光催化氧气技术,但没有成就中国的环保技术产业的发展。在2002年发表的关于催化氧化以及后续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不是由中国的科学家,而是由国际上的科学家发表,之后中国的科学家跟随发表的。所以原创性的东西,就是核心的专利技术往往掌握在能够进行原理发现和创造的这样的群体和国家当中。
另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是我们的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多年来我们一直鼓吹,企业要成为中国创新的主体,却没有实现企业的创造力。我们拿10所机构调研,中国没有进入前十名的,我们没有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时候,就没法判断我们的技术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就处于这样的水平,下一步应该关心环境的发展的主流方向是什么?特别是面对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包括科技结构调整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不管中国的科技怎么变化,我们的问题还在,我们的方向应该是坚定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现在有一种主流的观点,中国不管发展什么样的技术和什么样的产业结构,首要问题一定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如何发展接近零排放的航空技术,如何保障有营养、可持续的食品供应,怎样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等问题,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低碳循环健康的技术应该是环保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共识四凝练关键目标制定务实战略
应当客观和务实地分析中国环境科技的优势和劣势、问题和挑战、差距和方向,找出瓶颈性要素,深入解析当前和今后10年乃至20年中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关键科技需求。凝练出重大科技问题,确定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科技攻关项目,制定务实而清晰的科技发展战略。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多年来,科技投入以两位数速度在增长。资金多了,项目也多了,但是存在一个管理碎片化的问题。国家40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计划,都有自己的科研专项和资金,但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计划与计划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机制。所以要重构国家的科技计划体系。针对国家目前的科技投入及实施情况,马燕合司长作了以上分析。
而对于国家科技力量在环保领域的投入,马燕合说,环保产业应该是一项事业,必须要保障投入。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到2013年国家科技投入情况大概300亿元,中央财政经费投入163亿元,支持渠道多达34类。下一步,按照新的计划管理,我们如何来凝练目标?如何统筹考虑?怎么样来加强战略研究聚焦国家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来推进创新发展?要以应用推广一批技术、示范试验一批技术、集中攻关一批技术为目标,来谋划和凝练我们的重点专项。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重点要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扶持龙头企业的成长。对于一个国家来讲,产业的支撑十分重要,所以要加快环保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比如宜兴有好的基础,有关部委也在大力关注和支持。一个产业要有生命力,必须要有一批骨干企业。中国的好多产业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一盘散沙,没有航空母舰、没有领军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所以大家呼吁各个部门,金融界、财政界,支持骨干企业,培育领军企业,由此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带动产业提升。
共识五构建“政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通过在“产学研”和“技术转移”论坛中的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应当着力构建“政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强海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本土化融合,通过完善创业激励机制,大力建设技术转移转化载体,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验证,加快环保科技产业化推进步伐,增强环保产业的服务要素集聚,完成传统技术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升级转型。
在当日举行的“国际环保技术转移”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全球面临很大的环境问题,环境技术是环境挑战的核心,只有借助环境技术才能对全球环境恶化和污染来源进行评估。环境技术是判断环境影响、减少排放、资源管理合理化以及环境建设的手段。环境技术也是经济发展、创造价值和增加就业的基础。所以要推动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信息以及科技能力在国家间、地区间、行业间以及科学技术自身的系统内输出与输入活动,达到环境技术转让、移植、引进的推广交流和普及的目的。
在“产学研”论坛中,专家们认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涌现出一些促进科学成果转化的新趋势和新探索,并讨论了产学研合作的多种模式。一是政府层面强化“政金产学研用”体系模式。包括建立产业创新联盟、探索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实现实验室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等。二是依靠关键技术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模式。有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强大的科研力量,特别是人才力量,有利于产品的再开发,促进企业自主能力的提升,进而带来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面向产业集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这对本身具有天然集群要素的区域更具参考的价值。面向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快速有效地实现科技项目资源与产业集群的对接,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方式能够很好地结合区域经济与科学技术的提高。四是依靠民营机制来建立研究机构的模式。这种模式是近几年出现的,这种类型的研究机构完全基于市场的需求,在项目选择中以应用型研究为主,在技术转化中针对企业需求,方式非常灵活。
共识六污水厂应当成为创新主体
在“概念厂水未来”的会议讨论中,通过对概念水厂团队欧洲考察和国际会议情况的通报,与会者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水处理技术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追求高质量的出水标准、注重能源与资源的循环、注重环境友好,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国将会长期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处理市场,应当利用这次机会,充分完善污水厂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使污水厂成为污水处理事业的创新主体,实现中国污水处理事业的跨越发展。
在当日“概念厂水未来”论坛的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以活性污泥工艺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构成了欧洲污水处理的基石,未来的技术会如何变化?活性污泥的未来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认为活性污泥工艺广泛的适用性将使其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继续发展,这种局面将至少持续100年;有人认为活性污泥100年已经足够了;还有人认为如今我们又回到了起点,污水是资源,其中的营养应得到回收。过去的时代需要催化技术的变革,对污水的曝气从1882年就开始,到1912年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到1914年活性污泥诞生。我们现在的新环境挑战就是这个技术更加复杂,活性污泥大家都会,应用的要求是更易于运行、更可靠、更加便宜的技术。像丹麦EM污水处理厂,现在正在建协同厌氧净化系统。慕尼黑的污水处理厂,在70年代建设了高复合的污泥负荷处理厂。谁是污水处理技术进步的真正力量,是千千万万的污水处理设计运营者。应用是驱动力量,而非技术,在应用中才能体现技术的价值,才会暴露技术的弱点,才会为新的技术提供发展经验。所以,污水处理厂是污水处理技术的真正力量。
共识七“环境医院”模式引领产业趋势
宜兴作为国家发展历程最长、聚集程度最高的环保产业专业园区,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布局、金融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了一个具有集群优势、创新优势、服务优势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展示了我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历程与成效。在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时期,希望宜兴能够担负起更重要的使命,充分集成关键要素,汇聚产业优质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构建以“环境医院”为核心的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引领中国环保产业迈向新时代。
“‘环境医院’的实质就是让科研成果到临床应用要产业化。”朱旭峰针对“环境医院”对环境技术的整合、输送、对接、应用功能一语中的。在主旨论坛上,朱旭峰还向与会者介绍了宜兴环科园正在倾力打造的“环境医院”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他说,“环境医院”的核心实际是帮环境看病。在协同机制下,将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诸要素有机整合,以医院的组织机理构建一个一站式、全流程的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为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宜兴已经具备了技术原理,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到“环境医院”这个平台上来。
与会专家认为,环保行业面临着一次全范围的变革,在变革的时期,低效、落后的产业形态会被淘汰,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企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胜利者。宜兴环科园发起的“环境医院”模式就是一场行业革命。朱旭峰也强调,“环境医院”就是要革潜规则的命,让显规则盛行;革没有真本事、没有好技术企业的命,让有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成为主流;革劣质产品、劣质装备、劣质工程的命,让标准化、高端化、成套化的产品和装备统领市场;革接了工程不能保证治理效果的项目公司的命,让有服务能力的公司赢得市场;革旧观念、旧思维的命,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所以这场革命带来的变化就是要从低价格、低成本、低品质向治理效果为评价标准转变;从无序、恶性竞争转向有序、良性竞争。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环保产业促进体系,推动环保行业回归它的本质属性,回归到法制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健康轨道。
目前,围绕打造“环境医院”的目标,宜兴环科园已经建立了顶层设计和商业设施配套。10万平方米、18幢小楼的环境医院总院已经竣工;筛选的10多家特色专科正在逐个建立门诊部,并和国内部分地区开展了合作。另外,通过建立环保电商打造公正公平、标准化的交易平台;通过建立国家环保展示中心,打造环保新技术的展示转移平台;通过组建联合环保大学,为“环境医院”提供智力、人才、技术、科研等支撑。
一场环保产业的群英聚会,为产业的未来指明了清晰的路径。行业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形态、市场秩序、治理标准及行业自身的升级需求。在这场革命中,整合、集成、技术、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字眼都成为了缺一不可的关键词。具有40年行业积淀的宜兴环保产业和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顺应时势打造的“环境医院”,为这场呼之欲出的行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载体和着力点。“环境医院”模式的出台,对数量种类规模庞大、链条环境错综复杂的环保产业来说,是一剂良药,更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国产业走向更远的未来。如果说“宜兴共识”是一个行业宣言的话,“环境医院”应该是这个宣言背后环保的含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