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39家企业52批次饮料被检出不合格 微生物污染较突出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监督抽检信息显示:全国共有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近三成不合格。在不合格样品中,乐百氏、汇源、怡宝等知名品牌的部分批次上榜。
就四川而言,共有39家生产企业的52个批次产品被检出不合格。目前,食药监部门已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依法查处。食品安全专家则建议最好烧开了再饮用桶装水,以降低安全风险。
菌落超标
269批次桶装水不合格
通过抽检发现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突出。涉及产品主要为瓶(桶)装水、酱卤肉制品和熟肉制品等。
据了解,本次抽检的饮料主要包括瓶(桶)装饮用水、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汽水)、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其他饮料。抽检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71个指标。抽检饮料样品4881批次,覆盖31个生产省份的3192家企业。791种饮料抽检样品不合格。
其中,抽检饮用纯净水样品2088批次,47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75%。抽检天然矿泉水样品652批次,31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75%。抽检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品909批次,269批次不合格,样品不合格率为29.59%。
不合格检测项目分别为菌落总数、溴酸盐、余氯、亚硝酸盐、大肠菌群、霉菌、酵母、游离氯等。在食药监总局公布的不合格样品中,不乏有乐百氏、汇源、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
四川地区
52批次饮料不合格
在不合格名单中,华西都市报记者发现,四川共有52个批次抽检不合格,共涉39个生产厂家。其中,不合格原因多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
也有厂家的部分批次被检出余氯超标。具体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专家介绍,余氯,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过80%的水厂使用。但是,一旦饮用水中含余氯浓度过高,就可能会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皮肤细胞组织以及生成三氯甲烷等致癌物。
四川食药监部门介绍说,被查出的不合格产品已被责令召回,并依法进行查处。据了解,今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曾公布2014年第一阶段瓶(桶)装饮用水专项监督抽检结果,其中,全国共444批次被曝光不合格,四川70批次上榜。
专家建议
桶装水烧开了再喝
西南大学教授、食品安全专家刘文宗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是衡量食品微生物状况的重要卫生指标。导致这三种微生物超标在很多环节都存在可能性。
如:饮料和桶装水的生产工艺管理不严、回收的桶未清洗干净消毒不彻底。
此外,产品在运输、贮存、销售等环节不注意卫生条件,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导致菌落总数超标。还有可能是灌装时符合国家标准,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储藏、运输,细菌在光照的条件下不断繁殖,导致检测结果超标。
刘文宗认为,企业在生产时都会做消毒处理,致病性微生物一般没有,但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建议在饮用桶装水时,最好烧开了再饮用,这样会很大程度降低风险。
相关链接
粮油肉蛋菜合格率超95%
本次监督抽检涉及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饮料、调味品和乳制品等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抽检食品生产企业数量14202家,抽检样品共计27614批次。
抽检结果显示:粮食及粮食制品、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等15种产品的合格率超过95%;蛋及蛋制品抽检样品合格率为98.95%;蔬菜及其制品样品合格率为96.76%;水果及其制品抽检样品合格率为97.36%。
此外,本次抽检还发现品质指标不达标问题明显,涉及产品主要是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及腌腊肉、风味鱼制品、调味品等,说明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情况。同时防腐剂、甜味剂等部分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存在,涉及产品主要是肉制品、水产品等,说明有的企业未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
延伸阅读
如何挑选放心的桶装水?
1、选小桶:在7天内喝完;2、选新桶;3、看日期:首选3日内生产的桶装水;
4、查密封:将桶身横向平放,如桶口有水渗出,说明密封性不好,可能已感染细菌;
5、烧开喝;6、定期洗:每3个月清洗一次饮水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