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进银行“黑名单”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8日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等8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彼此实现在信息数据方面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老赖”、环保“黑户”、偷税漏税企业等将进入银行“黑名单”,并难以从银行贷款融资。
银行协同治理摆脱了“以罚代治”旧思维
刘孙恒(四川成都)
以往对于环境治理,我们往往着重于“罚”,以罚款的方式震慑那些破坏环境的污染“黑户”,使其为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感到肉痛。此番办法当然不无实施的正当性,但由此也衍生出两个负面效果,一是治理者容易陷入“以罚代治”的思维,二是环保“黑户”会形成“罚款免疫”—宁愿罚款草草了事也不愿去保护环境,毕竟相比保护环境,被罚的代价偏小。诸如“扬尘费”、“雾霾罚单”等之所以引发争议,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于此。
而“环保黑名单”的新鲜出炉,意味着环境治理的方式不再单一化。对于环保“黑户”而言,进入征信系统后,破坏环境的污染“黑户”损失的将不仅是名誉,连贷款都有麻烦,无疑将震慑企业违法犯罪行为。如此一来,形成一个让企业“不敢污染”的治理环境,有益于企业将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保护环境上,无疑也从源头上减少了环保“黑户”的出现。
银行舍得对上黑名单的污染企业限贷么?
吴江(江苏南京)
既然只是信息采集合作备忘,以及信息数据方面的互联互通,银行征信中心究竟会如何采用这些数据,其实很大程度上仍有不确定性。而相比“老赖”与“偷税漏税”这类与银行业风险直接相关的信用违约行为,环保“黑户”其实并非简单的信用违约,如果这类企业仍有可观的利润率,对于银行的金融信贷业务而言,给这类企业放贷,非但没有啥信用风险,反而可能因其环保违约行为降低了成本而提升其金融信用。既然银行并非行业监管机构,而是需要追逐利润的企业,那么,征信联网之后,环保“黑户”究竟会否登上“银行黑名单”,恐怕仍需打上个问号。不仅如此,即便上了“银行黑名单”,只要环保“黑户”仍然可以延续其污染成本外部化的利好,其盈利能力将依旧看好,获得银行体系外的投融资支持,也未必是难事。
某种程度上,当环保“黑户”要靠银行“黑名单”来震慑,恰恰暴露出环保治理自身的乏术。而寄望于挂钩金融信贷的征信系统来治理环保“黑户”,也顶多只能算是迂回策略,究竟能收效几何,也仍需拭目以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