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洁直运,打通城市发展出口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深入,城市垃圾处理正逐步成为一大难题。资料显示,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除县城外,我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城市垃圾处理,正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垃圾处理“杭州模式”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2013年,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每天承受约400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量。如果以一头体重为5吨的成年大象来算,就相当于每天有800头大象走进天子岭。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五年后,天子岭垃圾山的高度将达到70米,相当于一幢30层楼的高度,到那时,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库容将达到极限,也意味着五年后杭州的垃圾将无处可去。
自2009年起,杭州以推行清洁直运和垃圾分类为突破口,以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垃圾不落地、不外露、不抛撒为标准,努力打造“垃圾分类与清洁直运相结合,垃圾前端、中端、末端处置一体化,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垃圾处理的“杭州模式”。五年来,杭州共清洁直运垃圾494.57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71万吨。
开展垃圾分类和直运之后,杭州市区再没有增加一个垃圾中转站。在杭州,几乎每个小区都设有黄绿两色的垃圾桶,绿色的用于收纳厨房垃圾,黄色的用于收纳其他垃圾。每天清晨,这些家门口的垃圾将搭乘垃圾直运车,经过处理压缩后,或走向焚烧厂或送往填埋区。
在这样一段微妙的旅程中,垃圾运行已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恶臭”、“脏乱”、“污染”等标签不再有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创新”、“高效”、“环保”、“低碳”这些备受大家喜欢的字眼。这就是创新城市垃圾处理“杭州模式”最为突出的亮点——清洁直运。
所谓“清洁直运”,就是通过垃圾直运和中转站改造的办法,让小区集纳的桶装垃圾直接运往处理的终点,且在整个运送过程中,垃圾不沾地,没有二次污染,确保居民有一个干净健康的居住环境。
“清洁直运”杭州的“金名片”
“清洁直运”开展以来,杭州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做法,包括作业标准创新、作业模式创新、车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环境教育创新。以作业模式创新为例,经过不断实践完善和经验总结,已初步形成“清洁直运”四种模式,即桶车直运模式、车车直运模式、直运代替模式和接驳站(以车代机、厢车对接)模式,因地制宜地实现“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的工作目标。
如今,经过五年的实践与发展,“清洁直运”已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融入市民生活的垃圾处理方式,俨然成了杭州这座“生活品质之城”的又一张“金名片”。
截至今年9月,杭州已开通清洁直运线路359条,设置桶车直运点7283个,日均清运量4199.6吨,每天服务市民450万人次以上;开通分类垃圾清运专线100条,对全市2398个分类收集点实施垃圾分类运输。同时,淘汰主城区内307辆原老式垃圾清运车、全部散装清运三轮车和清运拖拉机。此外,杭州推出垃圾清洁直运五年来,未发生因垃圾清运问题引发的社会群体矛盾,有效缓解了杭州原有垃圾中转站规划难、建设难和运营难问题,在杭州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10.7%的情况下,主城区垃圾中转站数量未增加并为杭州减少10座垃圾中转站。
“清洁直运”不仅为杭州这座城市带来了清洁,其环境效益可谓非常巨大。
“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的清洁直运全新作业模式和创新大大降低了垃圾的二次污染,它所带来的是一种对传统环卫体制的转型与升级,体现出精细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为打造美丽中国、生态浙江、杭州样板助力,让正能量形成环保洪流,促进杭州城市固废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可以这样说,清洁直运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关注的是“城市生态文明”,实现的是绿色城市建设,打通的是杭州城市畅通的发展出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