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藏污纳垢”已到爆发期? 地下水敲响污染警钟

更新时间:2014-12-22 14:28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 阅读:2171 网友评论0

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范围、严重程度,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需要的时间是——1000年。即使有人觉得其中有危言耸听的成分,却也真正道出了地下水污染治理之艰难。

看得见的事故看不见的渗漏

“这水不能喝,连浇花浇草都不行。”2014年12月5日,在河南禹州市东十里村,村民梁玉晨抽上来的井水呈黄褐色,并有浓烈的汽油味。

和梁家相距不足50米的地方,是民营的宏达加油站(现已为中石油旗下加油站)。根据当地环境监测站的检测结果,地下水的污染被确定是来自加油站方向。

最近这起污染事件被媒体披露,但几乎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仅2013年,类似的加油站地下藏污报道至少有11起,遍布湖北、福建、浙江、山东、湖南等多个省份。这或许仅是冰山一角,不少专家指出,目前全国加油站地下储油罐渗泄漏问题,已很严重。

“建站高峰期带来的一些隐患,已经到了爆发的时间点。”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宋光武说。在9年前,就有关于加油站渗泄漏的报道,而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11月6日,贵州铜仁大兴高新区,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地下储油罐漏出18吨汽油。

然而,引起公众注意的泄漏事故仅是少数,更多的是不为人知的渗漏。“一点一点地漏,没有成为事故,大家也不知道,现在往往这种情况最多。”广东省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处处长何胜庄表示。

“目前,对于全国范围内加油站渗泄漏的情况,尚没有权威的调查发布。”《双层罐渗漏检测系统》标准起草人冷成冰说,他亦是一家生产双层罐的企业负责人。

但已陆续有区域性的调查面世。2010年,为了编制《加油站渗泄漏污染防控标准》,中国科学院对天津市部分加油站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样品中,总石油烃检出率为85%,强致癌物多环芳烃为79%,部分样品中检出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这些均为有毒有害物质。

据冷成冰等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汽油中含有一种名为MTBE的添加剂,其对动物的致癌性已得到证实,并被列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此类物质一旦进入地下水和土壤,将很难得到降解。而早在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一名研究员的调查已提出预警。在苏南地区的29个加油站调查样本中,超过七成存在渗漏。

储油罐渗漏成地下水最大污染源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储存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冷成冰介绍说,自1992年9月,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放开后,由于经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业务差价大,利润丰厚,国内各种所有制成份企业都往这个领域进,加油站数量急剧增加。1993年是38000座,1996年42600座,1998年增加到9万座。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加油站95740座,其中河北省加油站最多,达到9705座。

同时,冷成冰表示,每个加油站一般4个储油罐,虽然2010年后没有发布最新的统计数据,但业内估计加油站应在10万个左右,而储油罐则不低于40万个。“这些加油站建设之初由于受资金、技术和观念的影响,加之管理部门的缺位,其中绝大部分的罐体为单体罐,存在技术标准低、罐体质量低劣的问题。现在这些储油罐已经成了地下水污染的最大来源。”

此前,中国工程院曾对加油站的储油罐体进行过腐蚀调查,调查显示,目前广泛使用的这种单体罐因深埋地下易腐蚀,其平均寿命只有8年。罐体发生渗漏后,又因深埋地下而不易被发现。相关调查显示,因利益驱使,许多加油站的储油罐使用年限都在10年以上,最长的达二三十年。安监部门曾对苏南地区29个加油站调查显示,使用15年以上的储罐60%存在油品渗漏。

“改造储油设备已经迫在眉睫,但这项工程的推进却一直步履维艰。”冷成冰透露,2003年,国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引进欧州较为完善的制作储罐技术,“就是双层罐技术”,但在国内推广困难重重。他说,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双层罐技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制定双层罐制作标准体系的国家。而后,欧盟国家、美国基本以德国标准立法推行双层罐标准体系,双层罐除在储油设备中使用,还在石油、化学等3000多种液体储运中使用,这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液体储运过程中的渗漏难题。冷成冰说,汽油中有一种添加剂“MTBE”,是致癌物,渗入地下水后很难降解,双层罐的使用解决了这个地下水污染源。

据了解,2007年以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加油站建设标准,近年才陆续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等法规,加油站储油设备改造也才提上日程。《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从2012年起,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油罐应为双层油罐,或设置防渗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要求到2015年底前将正在运行的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为双层油罐或设置防渗池,并增加防渗漏自动监测设备。

“但这个规划落实起来很难,”冷成冰说,从国内唯一拥有双层罐生产技术的企业—北京铸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悉,从2003年至今,他们只做了160多个双层罐,其中2013年只做了两个。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统计是,全国加油站的总量从7.5万座增加到近10万座。

事实上,双层储罐其实在生产和使用上非常简便,它由内外两个罐体组成,工作人员通过对两个罐体间隙的实时监控,以防止罐体储液渗漏,从而避免污染地下水事件发生。2013年12月1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了使用双层罐与安全环保有关的分级标准《GB/T30040.1-.7》,要求2014年9月1日起实施,冷成冰说,目前双层储罐渗漏检测系统标准已经基本制定齐全,也就是说推动这项工程的法律、法规已基本俱备。

难解的“发展”后遗症

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都来源于地下水。在华北地区,这个比例则达到75%。地下水可谓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大事。

30多年来的超采和污染,让大部分城市地下水水质下降。2013年形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一半的地下水都已受较重污染,污染物包括无机盐、有机难降解物以及重金属;可以直接饮用的一类水只占22%。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

长期以来,地下水污染因为其自身的隐蔽性,以及生活中并鲜少由于地下水污染导致典型的恶性事间发生,因此地下水污染并没有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同时,地下水危机不仅仅在于污染严重,还在于其治理十分困难。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地下水作为可再生资源,其更新频率和自身自净这一过程非常缓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与生态破坏,往往长时间难以逆转,这是地下水污染治理较难的客观原因。而部门职能分工不清、GDP发展观念导致的地方监管部门缺位、社会对地下水污染危害性方面认识不足、技术层面上人类还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手段等,这些又构成了地下水污染治理困难人为方面的原因。

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范围、严重程度,有媒体报道称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需要的时间是——1000年。即使有人觉得其中有危言耸听的成分,却也真正道出了地下水污染治理之艰难。

目前,针对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往往针对的是地表水污染治理,而对于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制度规定仍然缺乏。2011年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该《规划》表示,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该《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但并未明确资金渠道,落实难度非常大。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需求,数字又是巨大的。

业内人士担忧,“环保部、国土部与水利部联合公布,就是说三个部委‘都管’,‘都管’往往形成‘都不管’”。

此外,危机的潜伏还来自于公众层面的浑然不觉。从现在来看,地下水危机尚未引起重大冲突事件,普通公众远未意识到一个巨大危机正在逼近。水资源研究者周晨认为,地下水保护的主力,应该是公众,需要公民的深度参与,这种观点得到马军等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同。

在美国,自下而上的污染防治机制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民不仅对污染有较强的警觉性,而且习惯于用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一旦企业有污染行为即会毫不犹豫地起诉。公众与政府、企业之间形成制衡机制,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企业也不得不自觉控制污染排放,政府亦不得不承担起应有的监管责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藏污纳垢”已到爆发期? 地下水敲响污染警钟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