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理大气污染:向"城市病"宣战积小胜为大胜
大气质量一级优达到93天、再生水日生产能力新增116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7.4%、违法建设拆除2792万平方米……针对日益突出的“城市病”,两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全面打响环境建设攻坚战,今天终于交上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绩单。
但是,作为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当前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面对环境建设这一广大群众期盼的“最大公约数”,市长王安顺和各区县长继续签订责任书,聚焦治理大气污染、打击违法建设、处理污水垃圾、提升园林绿化、改善市容面貌五大领域,制定硬措施,按下“快进键”。
治理大气污染
PM2.5一级优天数逐步增加
PM2.5一级优天数是评价空气质量改善与否的重要指标。2014年,本市一级优天数达到93天,比2013年增加了22天。同时,PM2.5导致的重污染天数则从2013年的58天下降为45天。“一升一降”,归功于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
截至2013年,北京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二五”减排考核任务,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四项指标均提前完成目标的地区。数据显示,2013年当年,北京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上海、天津的四成,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为上海、天津的一半左右。
环保部门统计,1个重污染天的PM2.5浓度相当于10个一级天浓度,可谓“以一当十”。尽管提前完成了考核任务,但PM2.5浓度下降就是指挥棒。因此北京市劲头不减, 2014年就成为了减排幅度最大的一年,两项大气指标均比上年下降7%以上。
在这一年里,铸锻、建材、化工、包装及印刷等行业退出了392家污染企业,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与燃煤锅炉说再见,西南、东南、西北燃气热电中心投入运行,47.6万辆老旧车不再服役。
在这一年里,北京一级优天数增加了3成,还收获了珍贵的APEC蓝:APEC会议期间,全市空气质量创造了10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然而,在这一年里,尽管全市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广大市民也积极参与、无私奉献。但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实际下降了4%,相比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对于首都环境建设者们而言,这是遗憾,更是一种鞭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