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多项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春节空气实现历史突破
每天起床,当你推窗迎来的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时,想必也会给你带去一份清爽之感。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以来,重度污染天气再也没有光顾过太原,这对于沉浸在“两节”喜悦中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在“禁炮令”下,太原告别了以往燃放烟花炮竹之后的“硝烟弥漫”,从2月23日至3月4日的“两节”期间,史无前例地出现持续10天的优良天气。
曾经的工业企业将变身工业遗址公园
行走在河西地区,高炉、燃气罐、井架、厂房建筑等依然可见。虽然企业已关停,但这些太原解放以来工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正在被完好地保留下来。2月底,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国内院校的教授、学者和省建筑研究院、市城市建设研究院等规划编制专家,忙着勘察太化工业遗址现场并纷纷提出如何在这里演绎化工文化。作为我市今年重点工程之一、占地960亩的太化工业遗址公园,将建设别有风味的艺术画廊、艺术中心、餐饮酒吧、商品展示、影视基地等。
太化工业遗址公园,成为太原治理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品位、重塑太原全新形象的一个缩影。曾几何时,这里硝酸尾气冒“黄烟”、造气炉冒“黑烟”、造粒塔顶“白雾”弥漫,污染超标现象严重,已成为西山地区标志性污染企业。近3年,已有260多家像太化一样的传统生产企业搬迁出市区,企业搬迁改造的浪潮几乎席卷了太原每一个污染行业,并在欲火中重生。如今,涉煤、水泥和化工行业从西山区域退出,混凝土搅拌站全部搬出市区。曾有近60个洗煤厂、型煤厂、煤焦发运站的万柏林区,随着污染产业的逐步退出,在近两年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统计中,仅次于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尖草坪区。
向城中村污染宣战
3月初,太原市城中村改造动员会召开,参会的600多人中,除了相关职能部门、乡镇领导,更多的是涉及拆迁改造的全市170个城中村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这是春节假期之后我市召开的第一场大规模会议,全市城中村改造大幕由此开启。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改造村里恶劣的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城中村改造中的重头戏。
事实上,近些年,我市城中村黑烟囱每年以超过5000根的速度被拆除,已累计拔掉“城中村”黑烟囱约3.39万根。不过,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拆除量,是通过重点工程拆迁、集中供热置换等来实现的。由于没有整村拆除,在村内凌乱搭设的供热管线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城中村整村拆除的启动,在解决村内建筑安全、治安等隐患的同时,也是在彻底根治城中村的燃煤污染。
加快燃煤时代向燃气时代转变
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太原的能源结构正在经历艰难的降煤增气。去年投产试运行的嘉节燃气热电厂,预计年用气量在8亿至10亿立方米,被看作是太原这座“煤都”天然气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停建燃煤电厂,同时以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形式,减少新增煤炭消费,正在成为太原这座产煤城市的战略抉择——通过对市区分散燃煤采暖锅炉以及常年运行锅炉的燃气置换,对城中村实施清洁型供热改造,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的气化,我市天然气用量也在急剧攀升,天然气用量由2011年底的3.8亿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底的8.4亿立方米,增长了121%。去年开始,能源的调整正由中心城区转向城市外围,已有24个城边村开始了燃气改造,实现农村炊事、采暖燃气化。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削减燃煤奠定了一定基础。2012年至2014年,我市热源和管网建设投资164.2亿元,扩网面积7474万平方米,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3.7倍,替代拆除分散燃煤锅炉1566台(5612.7蒸吨),减少采暖燃煤167万吨,分散燃煤锅炉总数和燃煤量分别削减64.7%和60.3%。
对电力等行业的监管严于国家标准
我市的大气污染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这在采暖期表现得特别突出,加强执法监管显得非常重要。针对特殊的产业结构,我市对火电行业实施全国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去年7月1日,我国电力行业开始执行新的排放标准,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是每立方米200毫克。我市在2013年采暖季就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标准,电厂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是每立方米120毫克。同时,对全市火电、钢铁、焦化、水泥等重污染行业实施24小时连续监测监控,采暖期工业排污总量得到严格控制。
同时,我市始终保持着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的严打态势。据透露,今年,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将紧密配合检察、公安等部门,持续开展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活动。去年,我市对晋源区非法拆解铅蓄电池企业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相关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对杏花岭区不锈钢渣洗选厂依法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相关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