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辐射应急“两个现代化”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要努力实现核与辐射应急体系和能力两个现代化目标。“两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找准了关键、抓住了要害,为提升核与辐射应急工作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标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统领核与辐射应急工作建设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笔者认为,各责任单位、部门、企业要聚精会神,齐心合力,主动作为,积极开拓,加快推进应急体系和能力两个现代化目标,推动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开辟一个新局面。
提升思想认识健全应急机制
新时期,辐射应急要应对好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首先要认清当前形势,从维护好大局着眼,从履行好职能出发,在思想认识上与时俱进,务实创新,不断取得事业新发展。
一是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的认识。应急工作是辐射安全防护最后一道防线,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从维护辐射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局,去认识和对待辐射应急工作。二是要融入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核技术利用与核能利用一脉相连,辐射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否得到公众认可,最终关系着核能利用能否获得公众坚定认同。三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的认识。辐射应急工作所面对的局面越来越复杂,在影响范围上也不局限于事故所在地,也可能会出现“东边事故西边抢盐”的状况,所以,辐射事故应急工作要用创新发展的方式及时改进和完善。四是要结合社会治理的认识。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实现辐射应急体系和能力两个现代化,是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必然举措。
辐射应急工作涉及面较广,参与单位多,某个环节存在问题,就会导致整体运行不畅,效率不高,甚至导致应急行动出现重大问题。因此要在机制建设上不断加强探索,形成一套配合默契、衔接无缝的应急体系。
一是要完善组织建设。要形成管理、业务、后勤保障等部门完备,指挥与协调、决策与支持、监测与处置、通讯与预警、后期处理与社会秩序维护等职能要素齐全“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二是要强化制度兼容。加强应急技术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使各部门各岗位在业务实施上科学规范、各方认可。三是要深化协同联动。要加强横向联系,在环保、公安、卫生、安监等部门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协商机制,从对预案的制定到应急行动的开展,共同研究,共同落实。四是要引导社会参与。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队伍素质
在积极争取加大投入的同时,要加大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既保障合理投入,又要避免过度浪费,要实现对财力、人力、物力的科学配置,节约利用、高效利用,维护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健康发展,实现从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一是要做好资金统筹规划。坚持需求导向,科学布局,合理配置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年度预算。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要履行一岗双责。在队伍建设上尽量降低受人员编制不足的制约,要坚持日常工作与应急双责并重的要求,加强与平时的管理组织、管理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相结合。三是要突出科技支撑。高科技手段在提高辐射事故应对能力方面日益突出,要积极推动应急设施设备和应急技术手段结构的调整。四是要加强管理配套。
应急工作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做好应急能力的维持和持续改进,具备良好的应急素质和强大的执行能力,才能在响应行动时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持续改进辐射应急能力,要注重平时、以人为本、加强经验反馈。
一是要认真开展应急演练。要提高演练重视程度,创新演练方式,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演练,对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最重要的战斗力,人才是做好辐射应急工作的根本。三是要加强经验借鉴。要深入总结历次应急行动和演习的经验,梳理出问题、分析出对策、提炼出规律,加强对今后应急工作的指导。四是做好能力评估。
改善舆情应对深化文化建设
由于辐射事故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因谣言泛滥、误导误信所带来的“次生灾害”远超辐射事故本身。应对好舆情危机,做好公众沟通工作,是辐射应急必须面对且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任务。
一是要完善信息公开。二是要加强风险预警。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上下联动、内外协调的预警体系,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设置,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三是要开展联防联控。四是要加强科普宣传。五是要放大理性声音。创造条件放大辐射事故相关区域居民理性声音,通过当地百姓现身说法,提升对普通公众的正向引导。
核安全文化包含着与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深入贯彻核安全文化,不仅能强化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能够在精神层面起到凝聚、导向、维系、约束和激励的功能,在内心构建坚实的辐射安全纵深防御文化长城。贯彻好核安全文化要加强组织、精心引导、鼓励互动、注重效果。
一是要覆盖到位。核安全文化贯彻要覆盖到管理部门与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与关键技术岗位,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恪守的整体氛围,使核安全文化真正落地生根。二是要创新方法。充分利用好电视、报纸、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用好网络、短信、微信、拍摄微电影等新型宣传方式。三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是健全制度,将核安全文化建设与贯彻列入工作规划;另一方面是与日常有机结合,使核安全文化真正入耳、入脑、入心,转化为自觉行动,实现核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固于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