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环评资质倒卖经:第一道污染防线上的“空手道”

更新时间:2015-03-27 11:20 来源:千篇一绿微信 作者: 阅读:2360 网友评论0

宁夏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盗用3家环评机构资质,完成了至少23个环评项目。有项目被打回重做,有项目被列入环保部重点黑名单。

举报者认为实是环评机构的违规“出借”资质。“拥有资质的机构以‘管理费’的名义收取30%到50%的分成;还有的则是‘零售’,每盖一个公章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一个恶性循环就此形成,环评项目多被压低价格的无资质公司抢去,逼着有资质的环评单位只能出借资质。“如果不挂靠,养活自己都难。”

东窗事发无人答疑

一连5天,刘宏伟的两个手机号码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或为空号,他以前的员工也无法联络上他。

2015年3月23日,当南方周末记者去到他的公司宁夏瑞博环保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瑞博)的办公室时,这里早已于一个月前被转租给了一家教育机构。

刘宏伟,根据公开资料,这个被描述为3家甲级资质环评机构的宁夏代理人,至少是23个环评项目联络人的公司老总,似乎凭空消失了。

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被称为规划及建设项目的第一道污染防线,是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按规定,从事环评的机构必须拥有资质证书。

这可能肇始于一起一年多前的举报。2013年7月,民间环保NGO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重庆两江)投书至环保部,认为宁夏瑞博盗用3家环评机构的甲级资质开展业务。

最新的消息是,环保部核实,宁夏瑞博确存在盗用行为,责成宁夏环保厅处理。

但再无下文。3月24日,南方周末记者去到宁夏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并未就此受访。而吊诡的是,原本应为“受害者”的3家环评机构,几乎都三缄其口。

据多名环评师透露,业内存在“资质挂靠”的沉疴,即无环评资质的企业借用资质在当地接单,有资质的环评机构负责盖章,两者利益均沾。不过,环保部的答复并未指出宁夏瑞博一案有此问题。

宁夏瑞博如此暗度陈仓,后遗症已然显现。

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固紫、苝系列颜料等化工产品生产项目,位于宁夏贺兰县暖泉工业开发园区,便是由宁夏瑞博完成的环评。

2014年12月,这一企业被列入环保部的重点环境案件。经调查,企业存在污水处理站压滤机露天摆放且没有使用痕迹;锅炉烟囱排放黑烟、煤和炉渣存放无“三防”措施;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等5方面问题。

“正是由于宁夏瑞博这类公司的存在,一些本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项目开工建设了,环评这道保险墙形同虚设。”一名现居深圳的环评师彭晓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在一家环评机构工作了近10年。

据重庆两江的调查及多位环评业内人士的反映,这种“资质挂靠”已成为行业毒瘤。像宁夏瑞博“盗用”资质案件,在全国并非个案。

名为“盗用”实为“挂靠”?

2014年9月,在重庆两江举报宁夏瑞博的一个星期之后,这家NGO的负责人向春还见到了刘宏伟。向春一直询问刘与3家环评机构的“合作”关系,但刘出言谨慎。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刘的这句话让向春印象深刻:“既然出事了,反正我扛了,我不会出卖朋友的。”

尽管在举报信中用了“盗用”一词,但向春一直质疑是“资质挂靠”关系。

“根据我们的调查,所谓盗用,实质上是借用。即宁夏瑞博与3家单位实际上是私下的合作关系。”向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时用了“盗用”,是没有确切的证据。

这种“借用”,即为资质挂靠。由像宁夏瑞博这样没有环评资质的公司具体承接和操作环评项目,再盖上有环评资质机构的公章。

宁夏盛世荣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世荣华)建设的宁夏石嘴山国际建材城项目同样也是由宁夏瑞博完成环评。

在其环评的公众参与公告中,环评机构为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而环评机构地址则是宁夏瑞博的办公地点,联系人是刘宏伟。

除了上述环境科学研究中心,被认定盗用资质的另两家环评机构为河北冀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冀都)、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盛世荣华一位王姓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整个环评中,他一直是和宁夏瑞博进行联系,从来没有同上述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有过接触。“刘宏伟告诉我们,他们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是合作关系。”

像这样的环评报告还有很多。有的报告中,宁夏瑞博的办公地点被描述为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驻宁办事处。而有的报告中,河北冀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的环评联系人同样为刘宏伟,联系电话也是同一个号码。

向春的质疑得到了一名曾在宁夏瑞博工作过的员工的佐证。“直到我2012年离开瑞博前,瑞博与另几家有资质的单位还是合作关系。”这名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对此,南方周末记者致电河北冀都。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让对方停止使用河北冀都的名义。“你别问我,问宁夏环保厅去。我们也是受害方。”这名工作人员突然挂断电话,且无法再次接通。

如果确为盗用,对方并不知情,则宁夏瑞博有私刻公章之嫌,严重违法;如果双方是合作,由于国家颁发的资质是不能私自交换和买卖的,这样的合作本身就不合法,双方都要承担责任。拥有资质的一方还会面临被吊销资质的处罚。

灰色利益链

那么,有环评资质和无环评资质的两方为何能走到一起?

答案是利益。

“两家合作,无资质的一方可以获得资质,承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赚取项目建设公司的环评费用。而有资质的一方则可坐收渔翁之利,从挂靠单位中获取分成。双方各取所需。”彭晓钟说。

而环评资质的稀缺性更是增加了其含金量。

“国家对于申请环评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且进行总量控制。像宁夏瑞博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达到申请要求的。”上述前员工说。

根据环评公众参与网的数据显示,宁夏仅有9家机构拥有环评资质,其中拥有甲级资质的机构更是仅有1家。而大量的建设项目都要环评。市场的需求吸引着那些没有环评资质的公司,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上述前员工也曾建议刘宏伟申请环评资质,而不是非法使用其他单位的资质承接项目。但是这一提议被刘宏伟否决掉了。

“实际上,如果按照规定来做,雇用有执业许可证的职工,申请正规的环评资质,这样花费的成本要比挂靠几家有资质的单位,给他们分成多得多。”这名员工表示。

关于分成,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则有着不同的办法。

“有的是按年签订合作协议,拥有资质的机构以‘管理费’的名义收取30%到50%的分成;还有的则是‘零售’,每盖一个公章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彭晓钟说。

“像宁夏瑞博这类没有资质的公司,成本费用除了要向有资质的机构分成以外,还要经常打点评估单位的专家以及相关审批部门的人。”彭说。因而,他们也是利益链条的一部分。以上几方共同分掉了被环评的项目建设公司所交的环评费用。

建设项目的公司看似成了这一灰色利益链的最终受害者,但在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环评师撒世军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建设公司也是利益链条的一部分。

“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人员、设备、现场监测等都需要成本。而瑞博省去了这一切环节,成本低了,向建设单位收取的环评费用就低了,同时,一些原本不应该开工建设的项目也顺利通过了环评这一关。”撒世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除非,宁夏瑞博的环评报告编得质量实在太差,以至于不得不被要求重新评价。

宁夏瑞博承接的宁夏博永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碳四干气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的环评上报至宁夏环保厅后,就由于质量太差被退回,后由宁夏石油化工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接完成了环评报告。撒世军便是这个报告的负责人。

而宁夏瑞博大量的环评报告依然通过了审批。在一些环评从业人士看来,这涉及环评审批的弊病。“环评报告能不能通过,不是看技术,而是看送审机构与审批部门的关系,要么有后台,要么花钱搞定。”彭晓钟表示。

而最近环保部亦在重拳整顿环评乱象,清除“红顶中介”,并出台建设项目环评的相关政策文件。此外,环保部会不定期发布日常通报,处理违规单位和个人。

恶性竞争、恶性循环

这并非个案。除了宁夏瑞博,2012-2013年间,重庆两江还举报过3家公司,均为“资质挂靠”问题,目前均已得到反馈和处理。

这均是重庆两江通过网络检索,发现了环评文件的异常情况。例如,在网络中搜索有资质的甲公司某一环评项目的负责人张三,而张三同时又是一家无资质公司的老总,张三以及这家无资质公司的联系方式、联系地址还出现在乙公司某一环评项目上,则可以怀疑这两家机构存在挂靠关系,从而再做进一步调查。

其中,重庆永博环境污染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就自称与重庆市多家环评机构有合作关系,擅自在其公司网页经营范围中增加“环境影响评价”,违规开展环评工作。

据彭晓钟观察,“资质挂靠”一般发生在小项目上,且集中在外地环评机构承接本地项目上。

“而监管力度不够,为环评机构资质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彭晓钟说。

“环评市场是非常开放的,要求不得有任何人指定必须委托谁做环评。全国范围内所有拥有资质的机构,只要符合评价范围,都可以委托他们来做环评。这对于环保部门来说也确实很难监管。”撒世军这样认为。

而目前,资质挂靠则使得没有资质的环评公司过分压低了市场价格,搅乱了环评市场,形成恶性竞争。

“像宁夏瑞博这类的公司,他们不需要有资质的人员、不需要专业设备、不需要前往现场,于是成本便可以被极度压缩。他们报给项目建设公司的价钱,甚至比我们的成本都要低。”撒世军表示,“而建设公司考虑到成本,只要花最少的钱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就可以了。所以不了解也并不关心环评资质问题。”

这样的恶性竞争形成后,环评项目多被压低价格的无资质公司抢去,真正有资质的环评单位便很难保证收益了。

于是,这样的行业环境反过来逼着有资质的环评单位出借自己的资质,与没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挂靠,通过收取挂靠费来增加收入。“这些有资质的机构,如果不挂靠,养活自己都难。”彭晓钟说。

一个恶性的循环由此产生。

如果说恶性竞争影响的是环评行业的健康发展,那么环评质量则关系到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利益。当前,全国的环评行业亟须环保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度监管。

而在银川,据宁夏业内人士的不确切消息,凡是宁夏瑞博曾经做的环评项目,现在全部撤销,重做环评。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宁夏环保厅求证此事,并未得到答复。

而向春对此向宁夏环保厅申请信息公开,目前也仍在等待答复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环评资质倒卖经:第一道污染防线上的“空手道”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