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如何迈过环保的坎?
攀枝花60%的大气污染曾经来自攀钢,10年来数次在环保问题上遭“劫”,先后四次接手环保工作的攀钢集团副总经理陈勇对此感慨地说:“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就消灭企业。”
据悉,2004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16%,位列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其中60%的大气污染来自于攀钢,而最大的污染源则是攀钢钒钛铁精矿烧结烟气中超过进口矿10倍、最高可达900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的二氧化硫气体排放。
技术攻关脱硫治污,是攀钢近10年来的一件大事。让陈勇略感欣慰的是,攀钢的这一工作做得不错。去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记者3月底在四川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铁厂采访时看到,“轰隆隆”连续作业的烧结机出口不断升起的白色烟雾,随风势飘摇着消散于晴空……“排放气体95%为水蒸气,硫含量几乎可忽略不计。”副厂长侯毅激动地说。
屡次遭遇环保“劫”
据悉,2014年9月,攀钢集团成都钢铁因生产线违法排放,被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立案调查。四川省环保厅、成都市政府、青白江区政府要求攀成钢停止冶炼区生产。
事实上,攀成钢并不是攀钢在环保问题上的头一“劫”。2013年8月,攀钢钛白粉厂因环保不合格被迫停产;2013年10月,因排放不达标,攀枝花强制叫停攀钢运行24年的6号烧结机。根据攀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攀钢钒厂也曾因废水排放问题险些被停产治理,而钒厂一旦停产对攀钢影响巨大。
近日,有消息称攀钢集团成都钢铁今年“将关闭180万吨产能,且炼钢炉将被彻底关闭”。尽管攀成钢的变动不仅因环保单一因素产生,其中还涉及设备落后、市场竞争力等诸多问题,但对攀钢内部人士仍产生了触动。“钢铁工业在当今中国,环保是最难迈过的一个坎,过不去就只能倒下。”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敏这样感叹。
始建于1965年的攀钢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依靠深度开发钒钛磁铁矿资源而在中国钢铁工业中具有独特地位,却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环保欠账问题。2005年,四川省环保局到攀钢检查,眼见灰霾铺天、黄烟滚滚,刺鼻气味熏得人头昏脑涨,一位环保局干部不禁叹道:“原以为来见识下四川省最大的国有企业,现在看来,这简直是省里最大的乡镇企业。”
“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负责攀钢环保工作的陈勇告诉记者,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攀钢下定决心全面启动了企业生产中的环境治理工作。
治污成本不能回避
进入2015年以来,因新环保法、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等法规正式实施,对钢铁企业要求也愈发严格。“环保不是问题,人心才是问题。”攀钢集团总经理张大德介绍,该企业10年来先后投入5.16亿元,尝试多种治硫技术,目前已基本能做到符合国标的硫排放,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攀钢目前采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子液循环法脱硫工艺,自主攻关的气固循环半干法,还有石灰石-石膏法等等。“对烧结机脱硫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仍是一个重要难点。”陈勇说,目前攀钢治硫成本很高,对污染物的资源化处理既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资源的全循环利用是最终极目标。
“比如对于在治硫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石膏和硫酸,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攻关实现零固体排放,否则这些废弃物同样会成为环境污染隐患。”据了解,目前采用气固循环半干法脱硫的攀枝花西昌钢钒厂就已经基本实现了固废的全循环利用,不仅将排放出的烟气全部转化为电能,而且其中98%的水资源得到了处理回用。
技术工艺十年未有重大突破
去年,国际钢铁市场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攀钢作为地处西南内陆的大型钢铁集团同样深陷困境。“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话企业说了多年,但究竟该怎么做?”陈勇说,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清点,是钢铁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都在做的事情,作为大进大出的钢铁行业,涉及多种相关行业的大而全模式已经形成,原本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行业,同样也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因素。“发展自有的非钢产业,变原材料供应商为综合服务提供商,这将是我们转型发展的一个方向。”陈勇告诉记者,近期关闭产能的攀成钢将会转型涉足物流产业,成为攀钢转型发展中的一次尝试。
技术工艺升级已成为攀钢近年来的重头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资源利用价值、将资源利用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攀钢的生存和竞争力问题。”陈勇说,攀钢历史上是靠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技术上的突破走到今天,而攀钢今时面临的根本困境还在于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平不够高,因此攀钢未来的出路也只能是体现在钒钛磁铁矿资源利用的进一步提升。
“过去攀钢对矿石里面铁的利用率不到50%,现在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10%,这种小进步却能换来成本的大幅降低。”陈勇同时坦言,在技术工艺方面,攀钢在过去数十年来始终未有重大突破,特别在钒钛资源的回收率上还处于较低水平,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当然也是亟须攻破的难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