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年内至少建116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在博罗县罗阳镇田牌村陈村村民小组,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集中收集,经人工湿地过滤后再排放。这是博罗县农村开展“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的缩影。日前,博罗召开全县“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现场会,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据介绍,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中,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水质清、六年上水平”的目标,该县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等“六大行动”。其中,今年,力争新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座,实现“一镇一厂”目标;新建不少于11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年内实现“一镇一厂”目标
当天,在现场会先后组织参观了罗阳镇田牌村陈村村民小组、湖镇镇东风村、柏塘镇平南村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来到柏塘镇平南村,只见这里有很多用白色栅栏围起来的“小花园”。这些“小花园”不仅美观,还能净化污水呢!原来,这些“小花园”是专门设计的人工湿地,是一个微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民家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流入湿地,经过净化后就能变成清水。
据了解,该污水处理工程是采用无动力“分散式微型人工湿地+生态沟”生态处理系统技术。人工湿地的面积和污水处理量成正比,是按照平南村人均日用水40升的处理量来设计的。
有了这个微型生活污水处理厂后,困扰该村多年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民练寿康说:“以前,大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天气热时,会有臭味,现在感觉不到了。”
像平南村一样,目前,该县部分村也建起了微型污水处理设施。在日前召开的全县“美丽乡村·清水治污”现场会上,该县要求各级各部门扩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面。
其中,对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网,切实提高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负荷;尚未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优选适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今年底前,全县各镇(管委会)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一镇一厂”目标。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借鉴平南村的经验,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镇污水处理厂距离较近的村庄,尽可能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将污水纳入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他村庄,采用人工湿地、一体化设备、氧化塘、生态沟渠等处理技术,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力争在2015年,全县新建116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明后两年,全县每年新建不少于6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到2017年底,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现“一村一设施”目标。
农村水源保护
推广生物物理等病虫害防治技术
日前,记者走进博罗的一些茶园、果园,有的园里装起了太阳能灭虫器、竖起了有色诱虫板。“这些都是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等特性,将害虫杀灭,从而达到减少农药的效果。”该县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来,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行动中,该县还积极开展农村水源保护行动。除做好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外,该县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生物、物理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力度,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化肥、农药对水源及地下水的污染。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微生物肥料和垃圾堆肥。
此外,开展农村河道整治、农村工业废水治理、农村养殖废水治理、农村水生态文化培育等行动。在农村河道整治大行动中,全面实施“河长制”,完成福田河、麻陂河、官山河、陈村河等多条河道的清理整治。
监督考核
每季开现场会推广典型鞭策后进
为做好“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工作,该县将加强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将建立健全“美丽乡村·清水治污”活动资金保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其中,不断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乡贤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村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同时,加强监督,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清水治污”工作纳入县、镇、村科学发展幸福博罗考核体系。同时,分阶段对清水治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执行每月进行“一督查、一通报、一排名”制度,倒逼责任、倒逼时限、倒逼进度,确保清水治污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第一次考评排名末位的镇(管委会)在全县进行通报;连续两次考评排名末位的镇(管委会),该镇(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要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开检讨;连续三次考评排名末位的镇(管委会),由县委组织部对该镇(管委会)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岗位调整。每季度召开1次现场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