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环保部“首虎”落马 将引出环保部反腐窝案

更新时间:2015-08-04 08:32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阅读:11301 网友评论0

作为副部级官员的张力军,是十八大反腐以来环保系统落马的最大“老虎”。《棱镜》从多个渠道获悉,张力军的落马,将掀起环保部的反腐窝案,甚至将会有更大的“老虎”出现。

7月30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罕见在早上发布消息,国家环保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力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多位环保部官员向《棱镜》透露,在环保系统任职长达24年之久的张力军或涉嫌以权谋私,为下属和子女输送巨额利益。

早在2014年7月份,张力军就被实名举报,其主导制定的多份机动车污染排放相关标准及文件或违法,并与上市公司深圳安车存在利益关联。《棱镜》从一位接近中纪委处人士证实,张力军被调查正是始于上述举报。

张力军的落马,让环保腐败走向台前。在业内人士看来,以张力军为代表的环保腐败,是中国环境问题突出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央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保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得到提升,在审批、执法等环节获得了更大权力,环保系统的反腐显得尤为重要。

而3月份新上任的环保部长被寄予厚望。陈吉宁对外公开承诺,今年年底前解决饱受质疑的“红顶中介”、环评资质等问题,加大了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棱镜》了解到,上半年环保部已有几十人次被处理。

实际上,同时被举报的还有张力军的三位司处级下属。数位环保部内部人士透露,“拨出萝卜带出泥”,张力军的三位下属也已经被控制;而且张力军被调查或许牵扯出环保部“窝案”,涉及的官员并不止于张力军。目前《棱镜》从多个渠道获悉,有较张力军更高级别的官员也遭到举报。不过,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张力军肯定不会是最后落马的‘老虎’。”一股反腐风暴正在环保系统刮起。

张力军落马前被多次举报

官方资料显示,今年63岁的张力军,自1989年担任吉林省环保局局长起,在环保系统任职24年。其先后历任规划与财务司司长、污染控制司司长;2004年底,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2008年大部制改革后,继续担任环保部副部长。2013年张力军到龄退休,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2014年11月,中央第三巡视组进驻环保部。巡视组组长吉林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意见时指出,巡视组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门处理。

“当时部里就有人向巡视组举报了他。”一位知情人士向《棱镜》透露,圈内早有传言张力军要被处理,其问题主要出在“管理大气污染”方面。

除了内部举报外,张力军还被外部公开举报过。在巡视组进驻环保部之前的2014年7月份,前媒体人宋阳标以挂号信的方式向中纪委举报张力军,涉嫌以权谋私,为下属、子女输送巨额利益,“尤其是主管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行业,成为了他的提款机。”

一年多来,宋阳标未收到任何反馈,以至于得知张力军被调查的消息时,他还有些吃惊。宋阳标举报的内容之一是,张力军为了向某上市公司输送利益,主导制定了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

《棱镜》注意到,《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2条规定,环保主管部门要“制定统一的监测方法”。而GB18285-2005则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测量方法。

“该标准导致污染限值高出新车排放标准10倍以上,造成全国尾气检测一片混乱,机动车污染无法控制。”宋阳标在举报信中写道。

GB18285-2005标准制定和实施于2005年,彼时张力军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环保部的一位官员向《棱镜》透露,张力军退休前在数位副部长中排位第二,位于潘岳之后,“是部里的三把手”,分管污染控制司、环境监察局、总量控制司。

不过,该官员并不确定张力军是否插手上述标准的制定,因为环保标准由科技标准司负责,并非张力军的分管范围。然而该官员进一步分析,张力军分管的污染控制司下辖的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对机动车生产和进口进行环保审核。

宋阳标的另一项举报则直指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指责该中心暗处授权张力军亲属参与的关联公司收取汽车厂商排污费用,“每年收费达亿元”。

《棱镜》从上述接近中纪委人士处获悉,张力军的落马正式由于多次被举报,其涉案内容也与举报内容基本相符。

或牵扯出环保部窝案

在数位接触过张力军的人看来,其“很能干”“很专业”。实际上,张力军分管的三个司局都是实权部门,可谓是“大权在握”。

环保部一位政策研究人士向《棱镜》解释称,环境监察局和各环保督查中心,多半工作是核查地方总量指标完成情况,因为标准不清晰,执法权限大,曾经倒下过干部;污染控制司几乎涵盖所有环境保护领域,实际日常办理各种领导批示,因为污染太多,实权有两个:环保模范城市评比,固体废物进出口审批。“2007年国务院将减排作为地方约束性指标后,总量控制司负责给各省和几大电力集团核发指标,权限很大,和环评不相上下。”

上述官员指出,张力军曾任污染控制司司长,升任副部长后又长期分管,因此“污染控制司相当于他的嫡系部门”。而宋阳标除了举报张力军外,同时也举报了其三位下属,皆是污染控制司、及其下辖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的司处级干部。

“拔出萝卜带出泥。这是一个窝案。”数位环保部官员透露,张力军的三位涉案下属也被控制了,而且环保部还有高级别的领导也已经被举报。

实际上,自去年被巡视以来,反腐就成为环保部的重点工作。今年2月份,中央第三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意见时,特别指出环评方面的问题突出,存在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红顶中介”等违法违规现象。

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向巡视组表态,要深刻认识巡视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要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重点,切实增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陈吉宁又公开承诺,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并在现场向媒体承诺,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年底将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环保部官员向《棱镜》透露,日前环保部的8个环评机构已经完成剥离工作,并且今年上半年处理了一大批人,“有几十人次”。

环保部需要一场反腐风暴

“目前市场上卖的大部分环保监测设备都是假的,因为真的卖不出去,没人买。”一位环保上市公司董事长向《棱镜》透露,新环保部长上任后,环保部门的工作作风确实有所改变,加强了反腐执法,但是在基层环保部门效果不佳。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认为,相对于发改委、国资委等传统实力部门,环保系统的腐败案件往往涉案金额较少,不那么不引人注目。“但是环保腐败往往直接造成环境代价。个别环保官员的腐败,替污染企业说好话,导致环境监管缺失。”王灿发说。

实际上,环保系统近年也不乏“窝案”“巨贪”。2013年底案发的安徽省环保系统窝案,揪出腐败官员130余人,基本覆盖安徽省16个市。2014年底,原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李葆落马,被控操纵排污权指标发放。今年3月份,原山西省环保厅厅长刘向东被调查。据媒体报道,其涉嫌向山西某环保公司承建的山西长治某垃圾处理厂项目吃回扣200万元。

一位环保专家向《棱镜》表示,随着近年我国环境问题突出,环保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得到较大提升,在审批、执法等环节获得了更大权力。这让环保部门从一个“清水衙门”转变为“实权部门”,权力寻租及各种贪腐行为更加应该警惕。

“新部长可以说用‘铁腕’形容,对违纪问题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环保部一位官员如此评价。

就在张力军被宣布调查的三天前,7月27日,新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环保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入改进作风”。要求制定整改落实事项责任清单,严格规范环评“红顶中介”、环评资质等问题,狠抓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环境治理,必须要靠法治,法治的前提就是要先治人,治那些故意污染的企业人和放纵污染的领导。”上述环保专家认为,环保系统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反腐风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环保部“首虎”落马 将引出环保部反腐窝案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