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开展"大气专项执法月"行动
在北京环保局近日召开的环保执法监察新闻通报会上,相关负责人通报了截至2015年7月底全市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大气专项执法月”整体安排和现阶段进展。通报会后,市环境监察总队与媒体一起前往顺义区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现场开展执法检查。
重点行业建立“一厂一档”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7月底,全市环境监察部门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1773起,处罚金额7828.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86.8%。其中,大气环境类立案处罚1000起,处罚金额2401.23万元,分别占总数的56.4%和30.7%;水环境类立案处罚92起,处罚金额3489.79万元,分别占总数的5.2%和44.6%。
按照新环保法及其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及配套办法,严厉查处了一批典型违法行为,对排污单位起到震慑作用。其中,全市利用新环保法赋予的新的执法手段查处违法企业94家,包括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2起,按日连续处罚3起,限产停产2起,查封案件87起。此外,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并移送公安机关1起,查处违法建设项目320起。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通报称,通过对各区县污染源摸底调查,全面排查了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污染源排污状况。
为了全面排查污染源,由区县环保部门联合街道、乡镇,组织村、社区污染排查员逐一上门排查,排查情况还在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公示栏向社会公示,力争查清所有排污单位污染排放状况。污染源排查档案由街道、乡镇汇总整理后交区县环保部门统一建档,其中27000余家重点行业污染源将在全市统一的环境监察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一厂一档”。
为了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市共组织20余场污染源普查培训会,培训了5112名排查员。全市共排查污染源单位54970家,按行业统计工业源16511家,农业源1574家,生活源36885家;按污染物排放统计大气类污染源28878家,水污染源30323家,固体废物类污染源12748家。
上述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环保局制定了《建设项目日常监管制度》,明确了建设项目日常监管要求,实现了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的无缝衔接;全市环保部门重点针对工业项目开展了“三同时”监管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验先投等违法行为。
分阶段推进
在每月开展大气联合执法周的基础上,北京市于8月3日至9月4日组织开展“大气专项执法月”行动。
据了解,行动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3日至7日),开展“工业企业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及粉尘排放企业开展检查;第二阶段(8月10日至14日),开展“煤烟型污染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和服务行业开展监察监测;第三阶段(8月15日至19日),开展“扬尘焚烧类专项检查行动”,联合城管等部门对工地扬尘、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问题开展全面检查;第四阶段(8月20日至9月4日),开展“保障行动”,一是对列入纪念活动期间停产、限产名单的工业企业和在环保大检查及各专项检查发现违法问题的企业开展检查,二是联合城管等部门对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行为开展全面巡查,三是当发生空气质量重污染时,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加大检查和巡查力度,缓解空气重污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