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我们怎么办?
去年12月的上海(网络供图)
不知从何时起,口罩不只是出现在医院,而是满大街行人的脸上;也不知从何时起,打开天气预报,人们不仅要看气温变化,还要关注PM2.5指数。而近期的一条新闻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国家环保部检查组在赴河北查处雾霾源头时,却因雾霾险些迷了路。
中国的雾霾真的严重了。2015年的冬天,北京雾霾频发,半月内就经历了两次严重污染过程,还首度发布了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河北、天津、上海、广东、东北3省等众多地区也纷纷开启了“仙境”模式,能见度不断刷新新低;而元旦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雾橙色预警和霾黄色预警,中国多个城市在雾霾中度过了整个元旦假期。
面对如此凶悍的雾霾,公众对其关注度急剧飙升,除了在网络上调侃各种雾霾段子,更是在心中画下数个问号:雾霾从哪里来?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雾霾怎么治?
去年12月的北京(蒋建华摄)
呼吸之痛
每当重度雾霾来临,公众就会从新闻中看到我国各地发生的各种大堵车、航班晚点、交通事故等。而就在不久前,因为雾霾原因,曹妃甸港有两艘液化天然气船始终无法卸货,导致北京临时采取燃气供热“限量保供”措施。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不少地区企业的生产和公众的生活秩序。
“雾霾天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北京和平里医院的王医生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且接触面积较大,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大部分还会被人体吸入。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王医生还告诉记者:“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影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还伤肺、伤心脏、伤皮肤、伤血管、伤脑,严重的还会对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破坏,形成肺癌、心肌梗塞都有可能。”
“只要出现重度雾霾天,我两岁的儿子就会咳嗽,稍不注意就是肺炎,弄得我都没办法上班。”一位年轻妈妈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
除了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雾霾也影响着工业生产。
“近年来,因为雾霾的原因,我公司已经多次接到上级要求限产、停产的通知。”河北廊坊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诉苦,“化工企业最怕时停时开,因为每停一次,各种物料损失很大。现在市场形势本就不好,反复停开,企业日子更不好过。”
记者也注意到,在从上至下缓减雾霾的应急预案中,工业企业停产限产都是主要措施。比如在2015年11月底,北京市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提升至橙色预警后,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措施,对2100余家工业企业实施停产限产。
成因之争
雾霾的严重危害已毋庸置疑,治霾成了中国政府的必行之路。然而,谁是造成雾霾的元凶,却至今没有一个定论,有关方面和专家莫衷一是。
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主要是外来输送;而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刚发布的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
雾霾成因说法相互“打架”,由来已久。以众所关注的机动车与雾霾的关系来看,中科院研究员张仁健几年前认为,汽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不足4%;但北京相关部门则认为,机动车排放、燃煤和工业生产位列雾霾来源的前三。
“就北京雾霾而言,我个人对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比最高的说法并不认同。为什么在汽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冬季取暖开始后,北京雾霾立即加重了?”网友“不老竹”在QQ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质疑。
也有公众质疑,在雾霾成因应该由谁来发布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谁都急急忙忙站出来说话,不排除一些部门极力撇清与自己行业关系的动机。
日前有媒体报道,熟悉河北情况的环保系统内流行一句话,尽管每个城市都有霾,但味道不一样:保定煤灰味道很浓,邢台沙河则是玻璃石英砂粉末的呛味。
“据我了解,业界对于排放源及其一次污染物排放的识别即工业排放、移动源、农村散煤等没有异议,但对各种排放源的贡献份额尚有争议。”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冯相昭博士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就化工行业而言,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排放源解析结果公布。但我觉得对于二次污染的反应机理认识有待研究论证。”
中国化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各种有关雾霾成因的说法中,“燃煤成因说”被提及得最多,化工也不排除是雾霾的“贡献者”之一,但排名并不靠前。
“不能因为雾霾而葬送了化工行业的前景。”上述廊坊化工企业的负责人反复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少被采访者也都认为,把脉雾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各个地方、各个季节的雾霾成因都可能不同,为此,追寻雾霾的成因,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难题。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相关各方加强统筹,相互协作,合力研究,共克难关。关于雾霾成因的分析,须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宜轻易下结论,尤其要避免相互“打架”的现象存在。
化企之责
“治霾基本靠风。”这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说法。也难怪身陷霾区的人天天都在“等风来”。但治霾真的只能靠风吗?
“我们不能只恨雾霾、怕雾霾,而不考虑如何治理雾霾。其实,治理雾霾人人有责,更是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化工企业自然也不例外。”行业专家、大唐能源化工公司安全环保总监郝军向中国化工报记者介绍说,他所在的公司近年来投入巨资治理所属化工项目的废气排放,所有项目的废气都实现了脱硫和脱硝的达标处理;氨法脱硫是我国使用较多的一种环保脱硫方式,而用于脱硫的氨是化工产品。
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了解到,我国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已基本完成了废气排放装置的技术升级和达标排放。
一位环保专家对中国化工报记者说:“发达国家治雾霾,除了必要的措施和技术优势,还有一个‘秘笈’就是污染转移。西方国家发达了,就把污染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但我们不能这样做,我们要走治理的道路。”
“我国燃煤中20%~30%是散煤,每年消耗量在6亿~7亿吨。”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刘未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散煤的使用量大面广、低空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而且整个散煤的供需市场是十分混乱的,使用方法也很粗放,成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难点。
郝军认为:“如果改变散煤的无序使用,通过现代煤化工清洁利用加以消化,对我国环境的改善必定会大有好处。”
虽然机动车排放是雾霾主要来源的说法还有争论,但巨大的环保压力已经促使政府提前推行油品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企业技术升级。
“三桶油”就油品升级也在加快步伐。2015年12月1日,中国石化齐鲁石化新建150万吨/年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建成。这是齐鲁石化建成的第二套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该装置投产后,齐鲁石化出厂汽油将全部达到国Ⅴ标准,意味着明年元旦齐鲁石化将如期向山东等市场供应国Ⅴ标准汽油。
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石化2000~2014年累计向炼油板块投入2615亿元。今后,中国石化每年还要投入300亿元进行升级改造,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中石油、中海油近年来纷纷投资改造或新增相关装置,力争紧跟成品油的升级步伐,或争取提前完成升级大任。在油品行业活跃度高的山东地方炼厂,近年来也提高了升级油品的意识,不少地方炼厂纷纷寻求“外援”,与主营炼厂之间加强合作,以加大油品升级力度。
“毋庸置疑,根治雾霾,急需科技力量的介入。”郝军认为,在宏观层面,国家需要从工业布局、经济转型、产业调整等方面进行调整,但具体到每一项针对雾霾治理的措施,无科技则难言成功。因此,需要加快产业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并对传统生产企业的工艺进行改进;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量;通过对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逐步替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缩减工业燃煤并开展清洁利用,对煤炭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尽快发展新型替代能源。
“要将空气中PM2.5的含量尽可能降低,让雾霾散去、蓝天重现,科技创新大有可为,化工企业也大有可为。”郝军强调。
背景资料
--------------------------------------------------------------------------------
治理雾霾,他们怎么做?
英国
●减少煤炭用量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同时颁布法令,要求工厂按更高标准建立烟囱。
●自行车代替汽车
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为治理汽车尾气。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费,控制私车流。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自行车交通也被政府作为支柱,计划建设12条自行车高速公路。
美国
●划区域管理
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设立区域办公室,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实时监测小颗粒
美国环保署1997年根据《清洁空气法案》,设立了专门针对大气PM2.5含量的标准,以便更好检测过去被忽略的这类细小颗粒物。美国对PM2.5的管理重点是严密监控、实时公开、立法规范。
日本
●新楼必须有绿地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对环境极为重视,在人口密集的狭小国土上,取得了堪称奇迹的成就。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很少种草,而是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
●控制汽车
2003年东京推出一项新立法,要求汽车加装过滤器,并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驶入东京。
德国
●限排减排软硬兼施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这与德国实施“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密不可分。
“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限制释放颗粒物,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并设立“环保区域”,德国超过40个城市设立了“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环保标准的车辆驶入;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给汽车安装微粒过滤装置。德国于2007年立法补贴安装微粒过滤装置的柴油发动机汽车,并对未安装过滤装置的车辆征收附加费。
此外,德国还采取了一些“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多搭乘公共交通以及骑车出行等。
菲律宾
●政府发动“人民战争”
菲律宾政府一方面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汽车尾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威胁,另一方面开通了短信平台,号召广大手机一族通过手机短信,检举揭发那些排放超标的车辆。一旦被5人以上举报,交管部门将对其检测,并限期整改。菲律宾政府还斥资为马尼拉地区配置烧天然气的汽车,并建造天然气加气站。对于天然气汽车,政府在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治理雾霾,我们做了什么?
2014年1月,环保部与31个省(区、市)签署《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各省(区、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目标责任书的核心内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内的10个省及重庆市重点考核PM2.5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确定了下降20%的目标,广东、重庆确定了下降15%的目标,内蒙古确定了下降10%的目标。其他20个省(区、市)重点考核PM10年均浓度下降情况,并根据各地环境质量状况,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划分为5档:PM10年均浓度远低于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要求其持续改善,PM10年均浓度接近二级标准或超标的省份,根据超标程度,要求其分别下降5%、10%、12%、15%。
目标责任书同时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治理、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
2014年5月,环保部发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770—2014)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等4项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2014年8月,环保部组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较重的北京市房山区,天津市静海县,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邢台、廊坊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山东省淄博、济宁市,江苏省徐州、镇江市的城市人民政府及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兰州召开大气污染治理座谈会,进行现场调研,学习“兰州经验”。
同期,环保部发布《“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准则》共有8个方面内容,分别是: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
2014年9月,环保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2015年10月,环保部印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部署今冬明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做好供暖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进程,确保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015年11月,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协商建立了环境执法联动机制;12月6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首次启动了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区域内电力、钢铁、冶金、焦化、水泥等行业高架源成为此次联动执法主要检查对象。
2015年12月,环保部召开专题会议,对12月19~22日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联合会商,要求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对各地工作指导,加大督查力度,有效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2015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对外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17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削减,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其中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40%左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