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治理等不起也急不得
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治理要30年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变。此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广泛热议。有人认为,30年到50年时间太长,群众等不起。
笔者认为,雾霾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从实践看,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雾霾治理等不起的背后也存在急不得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国大气污染呈压缩型、复合型特点,只有准确把握其形成机理、来源、迁移规律和地域差异,才能逐渐形成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避免急于求成。
其次,环境质量改善更多与存量有关,与遏制每年污染增量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啃掉污染存量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环境质量改善与污染物总量达到峰值之间还有一段登峰期,并非立竿见影。
第三,雾霾治理涉及社会成本分担问题,考虑到治理效率要牵扯社会公平问题,化解政府、市场与公众之间的成本,并形成雾霾治理的长效机制,并非一日之功。
在客观认清雾霾治理等不起和急不得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是先进科技与智慧巧干,是明确清晰的任务表和路线图。因此,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发掘我国的制度优势,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力的效率优势,以及自下而上的群众需求的倒逼压力,使两股力量成为改善环境质量的合力,对社会和市场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与此同时,治霾行动要与化石能源(原煤、石油、天然气)消耗总量即碳排放总量控制合拍,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形成治霾长效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