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解码央企“环保军团”

更新时间:2016-03-22 09:36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 阅读:4744 网友评论0

导语

随着环保市场在短时间的急速膨胀,能源央企的环保版图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这群能源央企的“环保军团”在群雄逐鹿的环保领域,是如何厮杀的?为何在传统能源领域中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企,在环保领域中却没能够将“央企血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是企业自身的局限,还是行业特性所致?

2月5日,立春刚过,略显沉积的国内能源行业朋友圈被一则消息刷屏:北控105亿元购德国最大垃圾发电运营商。

这不是北控第一次在欧洲“淘金”,2013年,北控水务就以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葡萄牙私营水处理营运商CGEP集团。

相比于过往几年,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一次次大手笔的海外并购,北控的这一笔收购并不算特别巨大。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2014年7月,国际油价开始暴跌之后,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去年一整年,石油公司的海外投资寥寥无几。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5年环保并购市场火爆,海外并购更是出现惊人的增长。2012年,环保企业海外收购仅1起,2013年4起,2014年只有2起,而2015年达15起,是前三年总量的两倍多。

并购火爆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沸腾。就像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海外并购最高潮的时期和国际油价处在高点的时期几乎完全重合。

2015年,中国能源行业在供给端几乎陷入了“全面过剩”的“魔咒”:电力过剩、煤炭过剩、天然气过剩、炼油过剩……大公司过去十年在生产端的大规模扩张遭遇到了经济增长缓慢的强烈阻击,行业传统生态和公司传统的发展战略都遭到了巨大的挑战。

但是,在另一方面,能源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开始崛起。“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水十条”预计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社会投资;“土十条”发布带动的投资预计远超5.7万亿元。如果算上“气十条”的1.7万亿元,同时乐观估计“水十条”投资5万亿元,则三大行动计划总投资将超过12.4万亿元。

这并非偶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西部地区有限的环境容量都倒逼着政府加强对环境的容忍上限;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让全社会对环境的期待呈几何倍数的上涨。

在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大规模的从国内转移出去之前,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无疑将会迎来最黄金的发展时期。在能源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央企拥有最庞大的市场潜力。但是无独有偶的是,很多央企都拥有自己的节能环保板块子公司。

这些能源央企的“环保军团”究竟有着哪些过人的实力?其雄厚的央企血统又有着哪些固有的优势和劣势?面对来势汹汹的民企和外企,他们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么?

市场:从内部到竞争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环保产业产值预计达到4.5万亿元。国内环保行业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400亿元。

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节能环保并非是一个完全新兴产业,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节能环保才被提高到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节能环保产业扩张程度不可能像一个全新的产业那样,其市场的需求也不是无限的。或者可以这样说,当前节能环保产业绝对市场容量是巨大的,但是相对市场容量仍是有限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容量可以承受目前行业内的企业,但是对于新的参与者,市场机会并不是很大。节能环保产业是个大蛋糕,但是分吃这个蛋糕的人有很多。具体到能源领域,恐怕这个蛋糕更小,分食者更少。

“从能源的节能环保角度来说,还是以大型国企为主。”E20环境平台合伙人薛涛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如果要说能源央企下属的环保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答案几乎是一样的:项目充足,肥水不流外人田。

集团公司将自己的项目节能环保项目交给自己的环保公司来做,这让节能环保公司免去了市场开拓的时间和精力。

这一点也最为外界所诟病。“能源央企的节能环保项目在市场看来毫无疑问是价值最高的,甲方好说话,价格好商量,利润高。就这样被系统内企业拿走了,系统外的企业肯定会说闲话。”一位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不过,此举恐怕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能源央企在“护犊子”。“2004-2006年,华电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电厂调研,发现集团下面三分之二的环保设施都未好好利用,有的是建成后竟是水货,设备都是贴牌的,甚至是一堆废铁,有的是建成后后期的运行维护不到位。鉴于此,我们重新进行了一些改造。”华电科工集团环境保护分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环保”)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苇林向《能源》记者介绍说。

“十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也许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有一些缺陷。但是,实际上,现在很多节能企业,都是在跑马圈地,实际节能效果根本经不起推敲。环保公司也基本都是工程公司,很少有核心技术。”上述业内人士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然而,现在类似华电环保这样的央企环保公司也并不能高枕无忧。环保的市场固然庞大,但一个公司的潜力终究是有限的。一旦进入到市场当中去,央企环保公司不仅要面对其他央企环保公司的竞争,还要面对大量民营企业的竞争。相比于国企,这些民营企业经历过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在更开放的市场中,这些民企会更具有竞争力。

这样的情景已经在诸多节能环保的细分行业中出现。中节能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节能作为主业的企业,也是国内体量最大、资金实力最雄厚的节能企业,但是中节能在行业中也做不到垄断,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脱硫脱硝市场中则活跃着大量的国企、民营企业,国企有中电投远达、大唐科技等,民营企业有福建龙净环保、北京清新环境、浙江天地环保、山东三融环保等。废水处理市场更是方兴未艾,国企、民企、大企业、小公司,鱼龙混杂。

为何在传统能源领域中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企,在环保领域中却没能够将“央企血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是企业自身的局限,还是行业特性所致?

央企环保公司的命门

“在资产时代,做大是企业的核心。”但傅涛同时也表示,“做大了也会有大企业病,当环境用户需求越来越真实,需求越来越到位的时候,很多小而美公司之间的优秀组合衔接,将是未来很重要的竞争趋势。”

央企的环保公司无疑是属于大公司范畴的,它们体量巨大,而且又有稳定的业务,在政商关系上,即便不具优势,也绝不占劣势。在节能环保行业中,这看似是“巨无霸”般的存在,却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归根结底,节能环保产业的特性和传统能源产业就有着巨大的差别。能源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供给导向的市场,只是在2015年才逐渐暴露出过剩的问题。而节能环保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需求导向的市场。

供给导向的市场,需要庞大的资金,企业越大,融资成本低;需求导向的市场,小企业会更有优势,它更容易找到需求,更容易得到股权资本的青睐,成长空间会更大。

“中国节能环保市场的门槛并不高。国内的环保技术需求大、水平低。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从国外收购来的。”上述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而国外虽然技术先进,但是应用市场饱和,空间有限,有很强的出售欲望。两者一拍即合,并购成本也不会很高。”

低门槛,让有志于节能环保产业的公司能够很快的进入行业,并且拥有不低的技术水平。尽管央企环保公司把持了系统内的项目业务,但是一方面是各大能源央企对项目实行招标制,直接把项目交给“自己人”的现象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央企环保公司也在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双方在市场上的直接交手,必不可少。

小企业的优势在哪里?“节能环保最后拼的是技术服务实力,在这样的灵活性上,大公司一定不如小公司。小公司有更强的创新能力,而大公司往往容易僵化,到最后要依靠并购保证自己的技术进步。”

小公司的生存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适者生存。而能源央企的环保公司们自然不会有“死亡”的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技术更进一步锐化的可能性。公司内部的自产自销更是会让企业陷入安逸的状态。最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环保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环保对于能源央企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主业不是环保的能源央企来说,他们的环保公司未来会在各自的板块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环保板块的未来

央企涉足节能环保领域,这并非是最近才兴起的。

2月5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重大工程中标公告,公告称,中电建牵头与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深圳市茅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标金额为123亿元人民币。

这百亿水务大单为我们先开了中电建环保板块的冰山一角。市政建设、水务与环保都是中电建的重要业务之一,承接了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建设了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河道综合治理、成都市天府新区锦江生态带整治、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等系列重大工程,投资供水及污水处理业务产能超过100吨/日。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作为中电建的子公司,不仅承担了中电建水电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更是中电建水务业务主要承担者。

除了能源央企之外,产能过剩领域的央企,也早早开启环保的尝试。

作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实际上涉猎环保行业多时。

钢铁毫无疑问是中冶集团最核心的主业。但是,钢铁产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全面过剩,都让中冶集团未来的经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环保业务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以中冶集团子公司中冶华天为例,原本以钢铁建设为主业的工程公司,现在却以水处理业务出名。在水务领域,中冶华天已通过BOT、TOT等模式先后投资运营了19个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分布在安徽、山东、湖北、福建、河北等地,总规模达150万立方米/天。

目前,中冶华天已完成冶金、市政、印染、造纸、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海水淡化等十余个行业水处理工程六百余项。以钢铁建设起家的中冶华天,非钢业务比重已超过65%,其中环保业务合同超过20%。

中冶华天的案例虽然直观上略显极端,但是在产能过剩的领域,环保业务追赶甚至超过主业,并非天方夜谭。

神华集团的国节能公司以及中石化刚刚成立的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都是产能过剩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尝试,除了有给系统内做项目的考虑之外,让这些节能环保公司承担更多的企业转型重任,恐怕也并非不在决策者的考虑之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解码央企“环保军团”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